[发明专利]一种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34294.3 | 申请日: | 2022-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郭知非;蔡万通;姚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换流 运行 试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方法及系统,所述试验方法包括:将多个换流器分组为第一换流器组和第二换流器组;分别以第一无功调节速率和第二无功调节速率调节第一无功功率至第一无功目标值,调节第二无功功率至第二无功目标值值,保持换流器稳定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并记录运行数据;分别以第一无功调节速率和第二无功调节速率调节第一无功功率和第二无功功率至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利用多个并联换流器分别输出幅值相当的感性和容性无功功率,不同换流器的无功功率输出对交流电压的影响相互抵消,对无功功率进行就地补偿,实现了在不影响交流系统电压的情况下开展大负荷的无功输出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由于具有可控性、灵活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在分布式发电、海上风电送出、孤岛和背靠背联网等场景中前景广阔,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作为换流阀功率单元核心的IGBT功率器件向更高电压和更高电流等级发展,柔性直流也成为长距离、大容量直流输电的技术选择。
通常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设计成双极(长距离输电)或多单元并联(背靠背直流)运行。无功输出能力也相应增大,在工程调试和试验阶段,如果需要考核验证换流器的最大无功运行,将会对交流系统电压的影响较大,受交流系统电压限制,一般无法安排满无功运行。
目前在现场调试阶段,调度通常先给出电压控制范围,通过模型计算出当前系统条件下允许调节的无功范围,作为现场调试的无功整定限值。而该方式的主要缺点在于验证柔性直流换流器的无功输出试验受交流系统条件限制,无法灵活安排,在电压偏高或偏低的运行时段,输出较大水平的无功功率可能导致交流电压越限。需要根据试验前交流系统的电压水平,计算评估柔直换流器的无功输出对交流电压的影响,增加了试验人员计算分析的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方法以及采用该试验方法的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系统,通过利用多个并联换流器分别输出幅值相当的感性无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时,不同换流器的无功功率输出对交流电压的影响相互抵消,对无功功率进行就地补偿,从而可以实现在不影响交流系统电压的情况下开展大负荷的无功输出试验,考核验证柔性直流换流器控制输出最大无功电流的相关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并联换流器运行试验方法,包括:
将多个换流器分组为第一换流器组和第二换流器组,所述第一换流器组输出第一无功功率,为容性无功功率,所述第二换流器组输出第二无功功率,为感性无功功率;
以第一无功调节速率调节所述第一无功功率至第一无功目标值,以第二无功调节速率调节所述第二无功功率至第二无功目标值值,保持换流器稳定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并记录运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无功目标值和第二无功目标值幅值相等,第一无功调节速率和第二无功调节速率相等;
分别以第一无功调节速率和第二无功调节速率调节所述第一无功功率和第二无功功率至0;
试验结束;
其中,所述多个换流器为同一换流站内同侧并联运行的多个换流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
跟踪所述第一无功功率和第二无功功率的幅值,使得所述第一无功功率和第二无功功率的幅值保持相等。
进一步的,若第一换流器组和第二换流器组中的任意一组中的换流器的无功功率输出受限或换流器闭锁时,控制另一个换流器组中的换流器降低无功功率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无功目标值为预设的无功最大或最小值;所述第二无功目标值为预设的无功最小或最大值。
进一步的,所述记录运行数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4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