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配电终端和规模化电网安全保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4176.2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韩国良;赵艳武;孟祥顺;董良;卢月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H02B1/46;A62C3/16;A62C31/00;A62C37/38;A62C99/00;G08B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75 | 代理人: | 林超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配电 终端 规模化 电网 安全 保障 系统 | ||
1.一种智能化配电终端,所述智能化配电终端的壳体包括箱体(1)和顶盖(2),壳体内形成腔体(11),所述腔体具有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相对侧面上的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化配电终端包括紧急保护装置,所述紧急保护装置包括监测组件(3)、驱动组件、二氧化碳释放组件、隔氧组件和工控机(81);
其中,所述监测组件(3)对所述腔体(11)内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旋转轴(4),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4)之间为可分离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适于在工控机(81)的指令下实现与所述旋转轴(4)的联动或分离;
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组件内置于腔体底部的腔室(53)中,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组件包括二氧化碳存储器(5)、排气管(51)和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的电磁阀(52),所述二氧化碳存储器(5)通过所述排气管(51)释放二氧化碳至所述腔体(11);
所述隔氧组件包括隔氧板和滑索,所述滑索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旋转轴(4),另一端与隔氧板连接,所述隔氧板在滑索的带动下遮挡通风口;
所述工控机(81)与所述监测组件(3)、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二氧化碳释放组件相连接;所述工控机(81)用于接收所述监测组件(3)所监测的参数并进行工控判断,输出控制指令;
所述通风口具有四个,分别为第一下通风口(12a)、第二下通风口(12b)、第一上通风口(13a)和第二上通风口(13b),所述第一下通风口、第一上通风口设于箱体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二下通风口、第二上通风口设置于箱体的另一侧面;
所述隔氧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下通风口(12a)、所述第一上通风口(13a)配合的第一隔氧组件,和与所述第二下通风口(12b)、所述第二上通风口(13b)配合的第二隔氧组件;
第一隔氧板(6)包括用于阻隔第一上通风口(13a)的第一上遮挡部(601)、以及用于阻隔第一下通风口(12a)的第一下遮挡部(602),第二隔氧板(7)包括用于阻隔第二上通风口(13b)的第二上遮挡部(701)、以及用于阻隔第二下通风口(12b)的第二下遮挡部(702);
所述第一隔氧组件包括呈回字形的第一隔氧板(6)、第一滑索(63)和第一滑轮(62),所述第一滑索(63)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旋转轴(4),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滑轮(62)与所述第一隔氧板(6)连接,所述第一隔氧板(6)在所述第一滑索(63)的带动下遮挡所述第一下通风口(12a)和所述第一上通风口(13a);
所述第二隔氧组件包括呈回字形的第二隔氧板(7)、第二滑索(73)和第二滑轮(72),所述第二滑索(73)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旋转轴(4),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二滑轮(72)与所述第二隔氧板(7)连接,所述第二隔氧板(7)在所述第二滑索(73)的带动下遮挡所述第二下通风口(12b)和所述第二上通风口(13b);
所述第一隔氧组件还包括第一上止板(64)和第一下止板(65),所述第一隔氧板(6)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止板(64)和所述第一下止板(65)之间,所述第一隔氧板(6)适于在贴合所述第一上止板(64)时实现对所述第一下通风口(12a)和所述第一上通风口(13a)的遮挡;
所述第二隔氧组件还包括第二上止板(74)和第二下止板(75),所述第二隔氧板(7)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止板(74)和所述第二下止板(75)之间,所述第二隔氧板(7)适于在贴合所述第二下止板(75)时实现对所述第二下通风口(12b)和所述第二上通风口(13b)的遮挡;
所述第一隔氧板(6)运动至最低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上止板(64)的距离、与所述第二隔氧板(7)运动至最高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下止板(75)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隔氧板(6)运动至最低位置时与所述第一上通风口(13a)上端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隔氧板(7)运动至最高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下通风口(12b)下端的距离;
第一隔氧板(6)运动至最低位置时,第一下遮挡部(602)与第一下通风口(12a)上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隔氧板(7)运动至最高位置时与所述第二下通风口(12b)下端的距离;所述第二隔氧板(7)运动至最高位置时,第二上遮挡部(701)与第二上通风口(13b)下端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隔氧板6运动至最低位置时与第一上通风口(13a)上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配电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氧板(6)的质量大于所述第二隔氧板(7)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纵实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41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