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容器栽培的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1307.1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娄鑫;王贺新;周永斌;谷岩;徐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G31/00;C02F9/0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媛媛;李馨 |
地址: | 1166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莓 容器 栽培 新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蓝莓容器栽培的容器及方法。本发明所述容器开口横截面积大于底部横截面积;所述容器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容器底部设有与排水孔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液体回收管路;所述容器上开口覆盖有中心镂空的柔性膜;用于蓝莓容器栽培的新方法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组成:培养容器、栽培基质、营养液循环设备、营养液。本发明方法在日光温室大棚蓝莓盆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同时兼顾环境湿度控制与植株生长量、产果量的需求。并且在一次性投入后,后期管理成本及持续投入成本较低,因此可以在工业化种植中大量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领域,具体设计一种用于容器基质栽培的新方 法。
背景技术
蓝莓(blueberry)学名(Vaccimium spp),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或 越桔亚科)植物,又称蓝浆果,其果实色泽艳丽风味独特,富含丰富的 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种抗氧化活性极高的花青素类物质,具有很高的 营养保健作用,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水果。我国蓝莓栽培起步较晚,自 1983年开始引入并进行栽培研究工作,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化栽培[1]。作为一种第三代新兴的果树,蓝莓的栽培管理与其他 果树相比明显不同。而近几年兴起的基质盆栽栽培法则被看做一种新兴 的栽培方法。但是,这种容器栽培法由于其对营养液有着较高的需求量 (每日需浇灌营养液多次,并且每次均需有超过20%的营养液流出才能 满足蓝莓快速生长需求),这样就会导致大量的营养液排入周边土壤造成土壤污染。再加上营养液的浇注量非常大,开放的盆栽系统也会导致 大量的水分蒸腾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导致蓝莓灰霉病的发生。而 这在北方温室栽培中非常致命。因此,发展新型的容器栽培技术就显得 尤为重要。
通常的容器栽培中,我们所关注的都是单一容器,无论是方形还是 圆形,都是容器上方呈开放状态浇灌营养液,而废液从下方排出,从而 保证水在容器中不会积累,植物根系不受伤害。但是这就对灌溉系统和 营养液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包括必须使用精准滴灌系统来保证盆与 盆之间的营养液浇灌均匀,管理中不能发生任何滴灌头损坏或堵塞。但 是这在实际生产中难以实现,而一旦发生滴灌速度不均,甚至滴灌头损 坏或堵塞的情况,则会直接导致苗木缺水死亡。另外,这种排水方式会 将大量的含盐量较高的废弃营养液排入土壤,就算利用废液回收系统进 行回收,也会因容器上方开口面积大从而导致基质水分蒸发过快,从而 影响周边空气湿度,加大蓝莓侵染灰霉病的概率。
因此,为彻底改善以上问题,我们在前人容器栽培方法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探索,重新建立了一种蓝莓容器栽培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蓝莓容器栽培的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给出用于蓝莓容器栽培的新方法包括如下 的几个部分组成:培养容器、栽培基质、营养液循环设备、营养液。其 主要创新点在于培养容器、栽培基质及水循环设备所组成的栽培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培养容器,所述容器开口横截面积大于底部横截面 积;所述容器底部设有排水孔;所述容器底部设有与排水孔连接的排水 管;所述排水管连接液体回收管路;所述容器上开口覆盖有中心镂空的 柔性膜,所述柔性膜中部设有用于植株穿过生长的中心镂空的孔;所述 柔性膜材质为外铝箔内珍珠棉、外铝膜内黑PE、PP塑料膜、或外白内黑的PET膜等塑料膜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容积25L-30L,高度 250-350mm,下方设有70-80mm高支脚,底端并排3-5个13mm-15mm内 径,35-45mm长的排水管;所述回收管路设有带孔盖;所述排水管出入 带孔盖的孔中。一个回收管路可以回收至少一个培养容器的排水。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容器上方,柔性膜下方设有用 于浇灌营养液的环形雨淋管;所述环形雨淋管围绕植物根系设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栽培营养液循环系统,依次包括蓄水池、循环管道; 上述所述培养容器,回收管路,回液池,过滤杀菌装置,返回到蓄水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1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