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靶向红细胞膜包裹丹酚酸B纳米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425809.3 申请日: 2022-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4569576B 公开(公告)日: 2023-03-21
发明(设计)人: 范祥;张姗姗;李若绮;周元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50 分类号: A61K9/50;A61K31/343;A61K47/46;A61K47/62;A61K9/51;A61K47/42;A61P25/00;A61P7/04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邱启旺
地址: 310053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靶向 细胞膜 包裹 丹酚酸 纳米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脑靶向红细胞膜包裹丹酚酸B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牛血清白蛋白(BSA)溶于水后混合丹酚酸B,加入乙醇、戊二醛,搅拌、旋蒸、过滤,制备得到SABNPs。(2)SABNPs与RGD‑PEG‑DSPE修饰的红细胞膜混合,通过800nm聚碳酸酯膜混合挤压后,制备得到脑靶向红细胞膜包裹丹酚酸B纳米粒。本发明构建脑靶向红细胞膜包裹丹酚酸B纳米粒能够延长丹酚酸B体内循环时间、增加丹酚酸B透过缺血侧血脑屏障的能力,同时增加了丹酚酸B在缺血脑部聚集,提高了丹酚酸B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与传统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丹酚酸B相比,本发明提高了丹酚酸B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脑卒中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中医药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脑靶向红细胞膜包裹丹酚酸B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87%以上。大脑动脉阻塞导致的氧气、葡萄糖等缺乏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目前,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唯一的药物,它可以快速溶解血栓并恢复脑血流。脑血流恢复导致的再灌注损伤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毫无疑问,神经保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非常重要。由于脑卒中病理机制的复杂性、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限制、药物缺乏特异性靶向性等原因,FDA尚未批准任何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是一种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酚酸,可通过激活SIRT1信号通路清除自由基、改善能量代谢、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发挥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同时,SAB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祖细胞增殖,从而改善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然而,SAB在血浆中的稳定性差以及BBB的存在阻碍了丹酚酸B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因此,如何提高SAB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缺血脑部的靶向性,对于SAB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有研究构建了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OX26修饰的脂质载体(OX26-BA/Sal B-NLC)促进SAB递送到脑内。然而,纳米粒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受到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 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的限制,导致大部分纳米粒分布在肝脏和脾脏,而不是疾病部位。在体内循环时间过短也不利于纳米粒在疾病靶部位的聚集。聚乙二醇化(PEG修饰)是延长纳米粒在体内循环时间的常用策略,而亲水性材料包裹纳米粒也减少了与靶细胞的相互作用。因此,建立“不要吃我们”的策略来拦截RES以延长纳米粒的体内循环时间。红细胞膜(Red blood cell membrane,RBCM)因其免疫逃逸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给药系统。CD47,一种红细胞膜蛋白,可与吞噬细胞相互作用,并释放“不要吃我”的信号。同时,其他膜蛋白也有助于药物纳米载体以“自我”的形式呈现给免疫系统,免受清除。因此,红细胞膜包裹可以延长纳米粒的循环时间,减少RES对纳米粒的清除,从而促进纳米粒的脑部递送。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仿生给药系统(RR@SABNPs),它由两部分组成:1)以丹酚酸B负载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纳米粒(SABNP)为内核。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和非免疫原性,是纳米给药系统中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2)Arg-Gly-Asp(RGD)修饰的红细胞膜为外壳,RGD-RBCM与靶向配体一起充当生物模拟伪装物,不仅有助于延长纳米粒循环时间,还可以主动靶向缺血的BBB,提高丹酚酸B的生物利用度和在缺血脑部的聚集。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5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