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开关分闸状态实时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4194.2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4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路永玲;王真;胡成博;杨景刚;孙蓉;贾骏;付慧;李双伟;刘子全;朱雪琼;薛海;王维;许晨进;任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27 | 分类号: | G01R31/32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范青青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开关 状态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领域的一种隔离开关分闸状态实时监测装置。其包括金属封装壳、取能电路、以及用于感知隔离开关导电杆姿态的姿态传感器,所述取能电路与姿态传感器封装于所述金属封装壳内,所述金属封装壳能够感应所述隔离开关导电杆周围电场以获取电能;本发明通过取能电路感应隔离开关导电杆周边空间电场实现取能,且取能电路配置有常开型微动开关,以实时感应隔离开关的分闸状态,仅当隔离开关分闸状态下,常开型微动开关闭合,姿态传感器得电,无需额外配置电源,不仅实现了监测装置的自供能,且能够保证姿态传感器监测结果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离开关分闸状态实时监测装置,属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的在线监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合闸不到位可能会导致被检修设备带电,为避免给运维人员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对隔离开关的分闸状态进行检测。
目前变电站对高压隔离开关分闸状态主要依赖于人工勘察,虽然部分在线监测方案被提出,如:激光测距技术、开关导电杆弹簧压力监测技术等,但各感知元件的供电问题却难以解决,现有电力设备状态监测装置仍采用电池或太阳能等供能方式,但由于制造成本、气候条件、技术水平、环境保护等客观因素,上述供电方式仍难以实施;另外,当前对于隔离开关导电杆检修采用动作特性测试仪,但这将导致隔离开关定检周期长,难以保证隔离开关监测结果的实时性、有效性与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分闸状态实时监测装置,无需额外配置电源,能够通过感应空间电场实现自供能,且能够实时监测隔离开关分合闸状态。
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隔离开关分闸状态实时监测装置,包括金属封装壳、取能电路、以及用于感知隔离开关导电杆姿态的姿态传感器。
所述取能电路与姿态传感器封装于所述金属封装壳内,所述金属封装壳能够感应所述隔离开关导电杆周围电场以获取电能。
所述取能电路至少包括储能电容和常开型微动开关,所述储能电容用于存储所述金属封装壳获取的电能。
隔离开关分闸状态下,常开型微动开关闭合,储能电容通过闭合的常开型微动开关为所述姿态传感器输送电能。
进一步地,所述取能电路还包括DC/DC稳压电路,所述DC/DC稳压电路并联于姿态传感器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所述储能电容的两端并联有用于将储能电容电压钳制在其耐压范围内的电压钳制电路,所述电压钳制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限流电阻和多组齐纳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取能电路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的两输入端分别与隔离开关导电杆、金属封装壳电联,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储能电容并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金属封装壳通过固定机构与隔离开关触指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U型夹紧装置,U型夹紧装置与金属封装壳之间铺设有绝缘层。
进一步地,所述取能电路还包括用于传输姿态传感器所感知信号的天线,所述金属封装壳上开设有供天线传输感知信号的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封装壳的侧面对应常开型微动开关处开设有通槽,所述常开型微动开关设于所述通槽内,常开型微动开关的刀闸位于金属封装壳外;隔离开关合闸状态下,隔离开关触头能够通过机械力使常开型微动开关保持常开;隔离开关分闸状态下,隔离开关的触头的机械力移除,常开型微动开关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姿态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封装壳朝向地面的一个侧面设有用于增大金属封装壳对地电容的金属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41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转移方法
- 下一篇:LED显示模组及LED显示模组拆卸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