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20146.6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9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超;彭卫平;刘洋;刘伟;张庆华;楼康明;张啸;刘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C5/04 | 分类号: | G01C5/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李玉琦 |
| 地址: | 5100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降 自动化 监测 装置 及其 安装 方法 | ||
1.一种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部中空,所述外套管竖直埋设在土体内的预设深度位置处;
内沉降管,所述内沉降管竖直插设在所述外套管的内部,所述内沉降管的底部置于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处,且所述内沉降管的顶部向上凸出于所述外套管的顶部;
静力水准仪,所述静力水准仪设置于所述内沉降管的顶部;
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套管的顶部,所述保护罩与所述外套管构成封闭空间,所述内沉降管、所述静力水准仪均位于所述封闭空间内;
静力水准仪采集箱,所述静力水准仪采集箱与所述静力水准仪连接;
其中,所述内沉降管和所述外套管均为钢管;所述外套管的内壁和所述内沉降管的外壁均涂覆有润滑油;
所述外套管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尺寸大于外套管的外径,所述顶板上设置有供所述内沉降管插入的通孔,所述保护罩罩设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水准气泡;所述保护罩的内部与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连通,所述保护罩、顶板和外套管构成一个整体外壳,使得所述内沉降管在外壳内随土体沉降而自由沉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沉降管与所述外套管同轴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内径比所述内沉降管的外径大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沉降管的顶部与所述外套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5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力水准仪与所述静力水准仪采集箱之间连接有通气管、通液管和通信电缆线。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监测要求设定分层沉降预设深度,并根据所述预设深度确定外套管和内沉降管的长度;
步骤S2,在外套管的顶部固定顶板,并在顶板上布设水准气泡;
步骤S3,将静力水准仪固定在内沉降管的顶部;
步骤S4,在预监测分层沉降位置钻孔,将外套管放置于孔内至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处,并利用水准气泡调节,以使所述外套管垂直;并在外套管的外壁与钻孔的孔壁之间填充细沙;
步骤S5,将内沉降管插设在外套管的内部,内沉降管的底部置于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处,并连接静力水准仪与静力水准仪采集箱;
步骤S6,安装保护罩,将静力水准仪和内沉降管置于保护罩与外套管构成的封闭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7,在待监测断面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
步骤S8,将各个土体沉降自动化监测装置中的静力水准仪连通,并将各个静力水准仪连接在同一个静力水准仪采集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1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