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奶粉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9408.7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0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洁;李双;方科益;陈树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关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7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色谱 分辨 快速 测定 奶粉 丙醇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奶粉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所述氯丙醇酯包括两种缩水甘油酯、两种氯丙醇单酯和三种氯丙醇双酯;所述方法采用两级提取法,第一级采用甲醇振荡提取、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完成对缩水甘油酯和部分氯丙醇单酯的提取和净化工作,第二级采用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8:2的混合溶剂提取,中性氧化铝粉净化,去除油脂干扰的同时,可完成对氯丙醇双酯的提取与净化,合并第一、二级提取液,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即可实现对奶粉中氯丙醇酯的高通量筛查,方法检出限为0.02mg/kg,定量限为0.05mg/kg,回收率≥80.6%,标准偏差低于10%,该方法对高蛋白、高脂肪的奶粉基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奶粉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其水解产物氯丙醇被证实具有致癌性、遗传毒性、肾脏毒性等。目前,食品中氯丙醇酯的检测对象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中,常见的前处理技术包括:固相萃取、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直接溶剂萃取、超声辅助提取等,主要目标是在保证氯丙醇酯类化合物高提取率的前提下,有效去除食用油中存在的高含量油脂—甘油三酯等非极性化合物的干扰,此类化合物在后续质谱分析中会产生强烈的离子化抑制效应,导致本就低含量的氯丙醇酯含量测定结果产生偏差或者未能检出,目前对于食用油中氯丙醇酯的研究己经在测定方法、形成机理、毒性研究及控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目前,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氯丙醇酯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尤其是针对复杂奶粉基质中目标化合物的提取净化方法尚未见报道。奶粉基质种类众多,成分复杂,除了添加量为20%左右的油脂外,其他添加的营养类化合物种类极其丰富,除此之外,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合物也会在奶粉中存在,包括:微生物、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以及奶粉基质中残留的农兽药等。因此,建立全面高效的前处理方法,是保证获取全面氯丙醇酯结构信息的重要前提。如何通过一次前处理,实现婴幼儿奶粉中氯丙醇酯的提取、净化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奶粉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快速测定奶粉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所述氯丙醇酯为缩水甘油-棕榈酸酯、缩水甘油-硬脂酸酯、3-氯丙醇-2-硬脂酸单酯、3-氯丙醇-1-棕榈酸单酯、3-氯丙醇-1,2-棕榈酸二酯、2-氯丙醇-1,3-硬脂酸二酯、3-氯丙醇-1-棕榈酸-2-硬脂酸二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样品前处理
(1)从奶粉样品中提取脂肪样品,脂肪样品用甲醇提取,离心,得到有机相A及残渣A;
(2)取步骤(1)的有机相A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淋洗,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8:2的混合溶剂作为洗脱剂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经氮吹浓缩近干,加入甲醇溶液复溶;
(3)取步骤(1)的残渣A加入二氯甲烷和甲醇的体积比8:2的混合溶剂进行二次提取,离心,得到有机相B及残渣B;
(4)取步骤(3)的有机相B,氮吹浓缩近干,加入甲醇溶液复溶,加入中性氧化铝粉充分震荡后离心,得到上清液C及沉淀C;
(5)合并步骤(2)的甲醇溶液和步骤(4)的上清液C,氮吹浓缩,甲醇定容至2.0mL,滤膜过滤,得到供试品溶液;
(B)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检测
供试品溶液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得到奶粉中7种氯丙醇酯含量。
所述步骤(1)中,所述从奶粉样品中提取脂肪样品,按照GB 5009.6-201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中的方法三中的步骤17.1.2、步骤17.2、步骤17.3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关技术中心,未经宁波海关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94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