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胎压检测装置、重型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3644.8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钱枫;邱金浩;王洁;邓明星;祝能;王超;许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B60C23/04;B60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李绩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装置 重型 车辆 超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车辆运输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压检测装置、重型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胎压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于轮胎内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轮胎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延伸;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于所述限位部件上;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一端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在外力驱动下,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一端可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作单自由度运动;压力检测部件,所述压力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二端上,且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所在空间与所述轮胎的内部空间贯通。本发明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超载的问题,杜绝对路面的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运输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压检测装置、重型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货运车辆超载运输造成的破坏与损失触目惊心,有关部门不断强调严加管理,但就是屡治不愈,时至今日超载状况未见根本性好转,有些地方还愈演愈烈,成为公路运输的极大隐患。据有关部门调查,以载重2.5吨的各类重型车辆为例,超载超限比例高达30%到85%。这些超载车最大装载率都在300%以上,最高达760%,即1辆额定载重2吨的货车,实际运载量达到15吨。据有关部门在一些重点超载地区调查发现,运输车辆几乎100%超载,超载程度一般都在一倍以上,有的达到5至6倍。此外,重型车辆超载极易造成各类安全隐患,由于重型车辆满载行驶过程中其制动能力会显著降低,而在此基础上再超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给附近行人及车辆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再者,超载车辆过多也会压坏路面,进而提升路面的养护成本。
而现有技术中,确定货运汽车是否超载的检测方法一般是过地磅来进行称量,过地磅需要到指定地点才能实现检测,实时性差,效率低。并且利用地磅来进行称量并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超载的问题,因为超载车辆已经上路,对路面的破坏以及对附近车辆、行人的威胁已经造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胎压检测装置、重型车辆超载检测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胎压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于轮胎内部,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沿远离所述轮胎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延伸;限位部件,所述限位部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设于所述限位部件上;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一端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在外力驱动下,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一端可在所述第一通孔中作单自由度运动;压力检测部件,所述压力检测部件设置于所述活动部件的第二端上,且所述压力检测部件的所在空间与所述轮胎的内部空间贯通。本发明所提出的胎压检测装置可以直接安装于轮胎的轮毂上,既兼备气门嘴的功能又可以具有压机检测的功能,其优点在于集成度高,可以对轮胎内部压力进行实时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及检测效率,可以在重型车辆上路前即可完成对胎压的检测,进而为判断其是否超载提供有力支持,从源头上杜绝了车辆超载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螺纹设置于所述壳体外部的表面上;第二螺纹,所述第二螺纹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表面上;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于所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表面上。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螺纹便于与保护部件相配合可以起到对本发明所提出的胎压检测装置保护的效果。
可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第三螺纹,所述第三螺纹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件外部的表面上,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适配;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所述限位部件外部的表面上,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适配。通过利用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适配使限位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选地,所述活动部件包括:所述第一端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端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端的至少一个横截面的面积。通过将活动部件设置为圆柱形的设计可以实现在外部充气设备接入后在壳体内部作在靠近于轮胎的方向上进行单自由度运动,此外当外部充气设备拔出后在壳体内部作在远离于轮胎的方向上进行单自由度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6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