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相机的多视角生物特征采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13280.3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8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艺卓;王家政;郭泓;杨文明;廖庆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 主分类号: | G06V40/13 | 分类号: | G06V40/13;G06V40/145;G06V40/70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方艳平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机 视角 生物 特征 采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相机的多视角生物特征采集装置,包括光源模块、相机模块和移动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包括生物特征置放块和光源单元,所述生物特征置放块的上表面设有生物特征置放部,且在所述生物特征置放部处设有多个透光孔,所述光源单元设置于所述生物特征置放块的下方以通过多个所述透光孔透出光;所述相机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模块上,所述移动模块用于带动所述相机模块移动以使得所述相机模块能够静置于所述生物特征置放块的上方的多个位置处,以从多个视角对所述生物特征置放块上放置的生物特征进行拍摄。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多视角图像拍摄,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设备成本和操作复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相机的多视角生物特征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密集的存在于血管中,当近红外光照射手指时,血红蛋白会吸收近红外光,因此静脉在采集图像中的灰度值较低,呈现为暗线,而动脉通常位于手指的深处,图像传感器无法检测到。因此采用近红外相机可以获取手指中的静脉纹理。
现有的指静脉采集设备多为单视角采集设备。例如:文献Focussing the beam-anew laser illumination based data set providing insights to finger-veinrecognition[C](Kauba C,Prommegger B,Uhl A.//2018IEEE 9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Biometrics Theory,Applications and Systems(BTAS).IEEE,2018:1-9.)中公开的设备的图像传感器为近红外增强型工业相机,采用透射照明与反射照明相结合的方式,透射照明模块位于手指下方,反射照明模块固定于设备顶部。该设备可同时捕获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静脉图像。文献An available database for theresearch offinger vein recognition[C](Lu Y,Xie S J,Yoon S,et al.//20136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CISP).IEEE,2013,1:410-415.)公开的是一个小体积的单视角指静脉采集设备,采用透射照明的方式,受试者将手指末端搭在支架上进行采集。文献Fusion offinger vein and finger dorsal texturefo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Comparative Competitive Coding,(W.Yang,X.Huang and Q.Liao,201219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Processing,2012,pp.1141-1144,doi:10.1109/ICIP.2012.6467066.)中公开的设备将两排平行的LED固定在板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可同时采集指静脉图像和指背纹图像。文献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finger vein and contourpoint clouds matching[C](Ma Z,Fang L,Duan J,et al.//2016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IEEE,2016:1983-1988.)中公开的装置将两个光轴互不平行的CCD相机放置于上方,采集一对手指静脉图像,并利用双目视觉技术重建手指静脉和轮廓的三维点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未经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2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