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3183.4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07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伟;张志彬;黄木金;李奕新;李文龙;骆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0 | 分类号: | C12M1/40;C12M1/34;C12M1/36;C12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赵贯杰 |
地址: | 5262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酶底物法 生物 培养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培养架、检测台和图像处理器;培养架用于放置多个定量盘,并为定量盘中的培养基提供培养环境;检测台上设置有紫外光源和图像生成器,紫外光源用于为位于检测台上的待测定量盘提供检测光源,图像生成器用于获取待测定量盘的图像;图像处理器用于接收并处理图像生成器生成的图像,以获得待测定量盘中的荧光格的数量;移送机构用于自动将位于培养架上的定量盘移送至检测台;通过上述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可实现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和检查的自动化工作,无需检测员定时现场观察培养结果,也无需检查员人为观察并记录定量盘上的荧光格数量,且检测结果快速、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培养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大肠埃希氏菌酶底物法,是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分解色原底物,释放出色原体培养基呈现颜色变化,并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分解荧光底物,释放出的荧光产物使菌落能够在紫外光下产生特征性荧光,以此技术来检测大肠埃希氏菌的方法为大肠埃希氏菌酶底物法。对于目前所采用的大肠埃希氏菌酶底物法,一般采用封口机对定量盘进行封装,然后恒温培养(需要在固定温度下至少培养24小时),最后需手动标记有颜色变化的孔格,并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观察发出荧光的孔格,分别记录颜色变化和发出荧光数量并进行比对。在对比操作中,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伤害,且全过程操作都需要手动进行,劳动强度高,检测效率低。因此,对于目前的大肠埃希氏菌酶底物法来说,对人工操作和观察时间要求都较为苛刻,而且人工计数误差大,受背景环境光源影响明显,后续还要查询表格才能得出结果,容易导致结果出现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在基于酶底物法进行生物培养检测过程中可自动对培养基进行培养并检测,且可自动输出检测结果的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系统,其包括:
培养架,其用于放置多个定量盘,并为所述定量盘中的培养基提供培养环境;
检测台,其上设置有紫外光源和图像生成器,所述紫外光源用于为位于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定量盘提供检测光源,所述图像生成器用于获取待测定量盘的图像;
图像处理器,其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图像生成器生成的图像,以获得待测定量盘中的荧光格的数量;
移送机构,用于自动将位于所述培养架上的所述定量盘移送至所述检测台。
较佳地,所述培养架自首端至尾端呈弧形延伸。
较佳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培养架内部环境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较佳地,所述加热器包括电加热管或半导体热管。
较佳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与所述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培养架内的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较佳地,所述紫外光源包括一环形发光体,所述环形发光体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放置待测定量盘的放置部。
较佳地,所述移送机构包括一多轴机械臂。
较佳地,还包括接近所述检测台和所述培养架的物料台,所述物料台用于放置所述定量盘,所述移送机构可将所述物料台上的定量盘移送至所述培养架,并可将所述检测台上的定量盘移送至所述物料台。
较佳地,所述物料台可绕轴转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酶底物法的生物培养及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装有培养基的若干定量盘放置在一培养架中,并控制培养架的内部温度,使其符合当前培养基的培养要求;
检测任一定量盘的培养时间是否到达预定时间,如果是,则通过移送机构将该定量盘移送至位于培养架附近的检测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31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