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插头及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2712.9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4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俊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72;H01R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弈贤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17 | 代理人: | 蔡伦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头 总成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插头及总成,涉及车用零部件领域,线束插头包括:插头组件,插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和外部设备接触的端子,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和插头组件连接,连接组件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折弯组件,折弯组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和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插头组件、连接组件、折弯组件互相连通,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部,每个连接部使得折弯组件以不同的角度安装于连接组件上。通过上述设计,其目的在于使该线束插头的线束出线方向得到调整,线束可以以直线形式出线,也可以以垂直的形式出线,且可以调整多个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零部件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线束插头及总成。
背景技术
线束插头是电气元件常用件,现有技术中,线束插头一般为标准件或者是改制件,由负责零部件的供应商提供零件的设计布局与出线端头,通过线束工程师根据现有接插头匹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供应商会根据客户要求重新调整产品软硬件的设计布局,根据造型或者是工程要求改变自身结构及出线情况,但是该方式使得成本和周期将大大增加。随着汽车自动化程度增高,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不同布局环境车型的电子器件尽可能共用,并且在项目预研阶段,供应商未定点,一般只能用布局环境共用件或者供应商现有借用件分析,为零件布置以及线束固定增加了许多困难。
基于此,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插头及总成,以解决现在的线束插头可迁移性不强,无法适用不同的布局环境等技术问题。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束接头,包括: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和外部设备接触的端子,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插头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还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折弯组件,所述折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插头组件、连接组件、折弯组件互相连通,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多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使得折弯组件以不同的角度安装于连接组件上。
可选地,插头组件和连接组件采用卡接、螺纹连接、磁接、焊接的任一者,所述折弯组件和所述连接组件采用卡接、轴孔连接的至少一者。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凸起的第一嵌体,在所述第一嵌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组件为一环状结构,其内周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嵌体的内嵌口,所述内嵌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对应所述卡扣的第一卡槽,所述插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嵌体插入所述内嵌口中,并通过卡扣锁止在所述第一卡槽内以固定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周的外嵌口,所述折弯组件设置有对应外嵌口的第二嵌体,所述折弯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嵌体插入至所述外嵌口中以实现卡接。
可选地,所述外嵌口和所述插头组件平行设置,以使所述折弯组件通过第二嵌体插入所述外嵌口后,所述折弯组件和所述插头组件为平行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还包括转轴,所述折弯组件包括和转轴相对应的轴孔,所述折弯组件通过轴孔和所述转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折弯组件设置有第一抵持部,所述连接组件设置有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相互吻合,所述折弯组件通过轴孔和所述轴孔连接时,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限制折弯组件相对所述插头组件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折弯组件和所述插头组件的角度为-90°~90°。
可选地,所述线束插头还包括: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的形貌和所述折弯组件、连接结构的空隙处相匹配;其中,所述折弯组件通过轴孔和所述轴孔连接时,,通过固定结构配合密封线束插头,并限制折弯组件的旋转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线束插头总成,包括多个上述线束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7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