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积水的跨河桥梁排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2469.0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乔建伟;崔亚新;安振源;邵军峰;崔明伟;王净铂;王纪军;王绍征;杜宁;张拥军;王坤;杨磊;王淞;杨波;尹伟齐;李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19/08 | 分类号: | E01D1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昕华汇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6 | 代理人: | 孙怀香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积水 桥梁 排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积水的跨河桥梁排水系统,包括沥青碎石层和主梁,所述沥青碎石层浇筑固定与主梁的顶面,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桥台背墙封墙组,所述桥台背墙封墙组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伸缩缝,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基座。本发明通过排水暗涵、侧立雨水口面板和站立面层板组的设置,利用第一基座、第二基座、第三基座和站立面层板组的倾斜状设置,使得雨水能够通过侧立雨水口面板和站立面层板组导入排水暗涵的内部,排水暗涵内部的雨水能够排水暗涵的设置集中进行排放处理,使得雨水能够便捷的进入市政管网,实现了雨水在排放不畅的情况下影响道路使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积水的跨河桥梁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化建筑工程,如跨河桥梁和高架桥梁,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由于桥梁较长和纵坡变化的原因,桥面排水效果的好坏将会对桥梁的使用限度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桥梁排水不畅出现积水会导致桥梁边缘出现沥青膨胀、向下渗水以及伸缩缝漏水的严重现象,从而使得桥面、桥梁边缘地带、伸缩缝以及梁端出现较大的损害,同时对道路行车安全造成一定危害。为了解决桥面积水问题,提高雨天行车安全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桥梁排水系统的优化研究已经逐步开展和深化。
但是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时,一般直接是通过设计带有防泥土、树叶等杂质堵塞的过滤装置的排水孔,直接排入河道,造成地面初期雨水进入河道,污染河水。虽然上述的一些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桥面出现积水的概率,但是并未从桥梁本身的结构和保护环境出发。目前跨河桥梁常用做法,雨水通过桥梁雨水箅子收集后进入人行道下排水边沟,防止雨水直接进入河道,而桥面积水的情况不只是因为排水口堵塞,还存在排水边沟过伸缩缝防水问题。但是现针对伸缩缝排水结构的设计的技术还比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积水的跨河桥梁排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沥青碎石层和主梁,所述沥青碎石层浇筑固定与主梁的顶面,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桥台背墙封墙组,所述桥台背墙封墙组顶面的中部开设有伸缩缝,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基座,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中部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基座,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基座,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三基座外侧的人行道侧石,所述人行道侧石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侧立雨水口面板,所述沥青碎石层顶面中部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现浇横梁,所述第一现浇横梁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伸缩装置,所述第一现浇横梁的外侧面固定套接有站立面层板组,所述站立面层板组的外表面填充有位于第一现浇横梁内腔与站立面层板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现浇横梁,所述沥青碎石层的右端固定浇筑有沥青铺装层,所述沥青碎石层的顶面留设有排水暗涵,所述排水暗涵的内侧面固定粘接有防水涂料,所述第二基座的顶面架设固定有站立面层板组,所述第一基座外侧面的底端固定连通有铸铁排水管。
优选的,所述站立面层板组外侧的一端与伸缩缝的内部固定连通,所述人行道侧石外侧面的底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大小和形状与侧立雨水口面板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站立面层板组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预制人行道板、砂浆抹灰面层和花岗岩板。
优选的,所述主梁的大小和形状与沥青碎石层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三基座外侧面的底端开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的大小和形状与站立面层板组的大小和形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站立面层板组的端部固定套接有位于第二现浇横梁内部的遇水膨胀橡胶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郑州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