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1802.6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9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林孝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吴新鹏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内镜下 使用 凝止 装置 | ||
本发明请求保护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其包括有吸引管,吸引管开设有吸引通道和电极通道;电极通道内设置有电极管,电极管的第一端与电极控制件耦接,第二端用于电凝止血。还包括有套筒和调节头,套筒的第一端套设在吸引管的第二端,调节头设置在套筒的第二端,调节头开设有连接通道和调节通道,连接通道通过连接管与吸引通道连通,调节通道用于调节电极管伸出的长度和弯曲的角度。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需要使用电极管时将套筒和调节头向上滑移让电极管从调节通道露出来便可进行电凝止血,调节通道还可以用于调节电极管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手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吸引器用于吸引手术视野中的出血、渗出物、脓液、空腔脏器中的内容物和冲洗液等,使手术视野清楚,减少污染机会。吸引器由吸引头、橡皮管、玻璃接头、吸引瓶及动力部分构成。目前公告号为CN208877474U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引器,其具有吸附腔,吸引器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连接部,第一夹持部用于伸入体内,其上开设有与吸附腔相连通的吸附孔;第二夹持部位于体外,用于配合第一夹持部夹持切口区域的皮肤;连接部分别连接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用于调节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之间的距离。虽然现有的吸引器具有吸引功能,但是在进行止血时还需要再使用电凝止血设备,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反复切换设备进行操作,很不方便。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既能吸引杂物又能对创口止血的设备正是本申请考虑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提供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该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具有吸引内容物和电凝止血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其包括有吸引管,吸引管开设有吸引通道和电极通道,吸引管的第一端通过吸引通道与外部负压设备连通,另一端从吸引通道的边沿延伸出连接管。
电极通道内设置有电极管,电极管的第一端与电极控制件耦接,第二端用于电凝止血。
还包括有套筒和调节头,套筒的第一端套设在吸引管的第二端,调节头设置在套筒的第二端,调节头开设有连接通道和调节通道,连接通道通过连接管与吸引通道连通,调节通道用于调节电极管伸出的长度和弯曲的角度。
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电凝止血装置在吸引管上开设有电极通道,电极通道内设置有电极管,在吸引完成后可以直接使用吸引管上的电极管进行电凝止血;套筒和调节头套设在吸引管上,在不使用电极管时可以将电极管收纳在套筒和调节头内,吸引通道可以通过连接管与连接通道连通,在设置有套筒和调节头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吸引管进行吸引;在需要使用电极管时将套筒和调节头向上滑移让电极管从调节通道露出来便可进行电凝止血,调节通道还可以用于调节电极管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手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吸引管和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电极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吸引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套筒和调节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调节入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调节出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电极管伸出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电极管弯曲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颅内镜下使用的电凝止血装置的调节头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未经温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8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