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耐磨内衬的弯管接头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0446.6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3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邢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力博尔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6 | 分类号: | F16L57/06;F16L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王澍沁 |
地址: | 2212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耐磨 内衬 弯管 接头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一种带有耐磨内衬的弯管接头及制作方法,属于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弯管本体进口端套装有进内衬管,弯管本体出口端套装有出内衬管;弯管本体进口端套装固定在第一管道上,进内衬管与第一管道对齐;弯管本体出口端套装固定在第二管道上,出内衬管与第二管道对齐;进内衬管靠近弯管本体进口端的一端为定位段Ⅰ,进内衬管远离弯管本体进口端的一端为抗磨段Ⅰ;抗磨段Ⅰ朝向弯管本体出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口Ⅰ;出内衬管包括定位段Ⅱ和抗磨段Ⅱ。本发明通过增加进内衬管、出内衬管大大提高了弯管本体的耐磨性能,延长弯管接头的使用寿命;进内衬管、出内衬管固定简单可靠,弯管本体直径只需增加几毫米,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有耐磨内衬的弯管接头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管道输送介质的性质和种类的增加,对管道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排砂管线是气体钻井中不可缺少的地面设备之一。气体钻井返排出井口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岩屑颗粒,这些颗粒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对排砂管线的过渡区域将产生严重的冲蚀和侵蚀磨损。特别是在弯管接头位置,受到的冲击力更强,长时间工作后,导致此处的壁厚变薄,最终刺穿或断裂。
中国专利还公开了一种耐磨管接头(CN201688086U),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第一连接管,第二通孔内安装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在壳体内部连通,壳体的内壁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之间设置耐磨层。当耐磨层被磨穿,仍有壳体可以阻止砂浆外溢,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钻井用排砂管线弯管接头(CN204920825U),主要由弯管接头公螺纹、弯管进口平直段、耐磨材料、弯管段、弯管出口平直段和弯管接头母螺纹组成。井口返出的高速气体携带的岩屑通过直排砂管线进入与弯管接头公螺纹连接着的弯管进口平直段,岩屑运移至弯管段并与弯管段内壁安装的三个耐磨材料发生碰撞,与耐磨材料碰撞后的岩屑改变了其运移轨迹并运移至弯管出口平直段,最后进入与弯管接头母螺纹连接着的直排砂管线。高速气体携带的岩屑与耐磨材料碰撞后改变了其运移轨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岩屑对弯管段内壁的直接冲蚀。
上述技术存在不足是:
耐磨管接头采用外部加强的方式,结构复杂,导致弯管接头体积增大,安装不便;内部连接管磨损泄露后,外部的壳体难以保证密封性;
气体钻井用排砂管线弯管接头采用内部加强的方式,其难点在于:其内部的三个耐磨材料难以与弯管内部固定和定位,耐磨材料本身容易脱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耐磨内衬的弯管接头及制作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有耐磨内衬的弯管接头,包括弯管本体,弯管本体一端为进口端,弯管本体另一端为出口端,
所述弯管本体进口端套装有进内衬管,弯管本体出口端套装有出内衬管;所述弯管本体进口端套装固定在第一管道上,进内衬管与第一管道对齐;所述弯管本体出口端套装固定在第二管道上,出内衬管与第二管道对齐;
所述进内衬管与弯管本体内壁贴合,进内衬管靠近弯管本体进口端的一端为定位段Ⅰ,定位段Ⅰ为圆柱筒形;进内衬管远离弯管本体进口端的一端为抗磨段Ⅰ;所述抗磨段Ⅰ朝向弯管本体出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口Ⅰ;
所述出内衬管与弯管本体内壁贴合,出内衬管靠近弯管本体出口端的一端为定位段Ⅱ,定位段Ⅱ为圆柱筒形;出内衬管远离弯管本体出口端的一端为抗磨段Ⅱ;所述抗磨段Ⅱ与抗磨段Ⅰ对齐,抗磨段Ⅱ朝向弯管本体进口端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槽口Ⅱ,弧形槽口Ⅱ与弧形槽口Ⅰ相通。
其进一步是:所述弯管本体进口端开设内螺纹,第一管道上开设外螺纹,弯管本体进口端与第一管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进内衬管与第一管道的内径和外径均相等,进内衬管端面与第一管道端面之间安装有耐磨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力博尔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力博尔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0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