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0221.0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8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李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互联网 智能 医院 就诊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涉及医院就诊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大量的患者在医院聚集候诊的问题,包括云服务器、用户系统和医院系统,所述用户系统连接有加密/解密模块一,所述加密/解密模块一与云服务器相连,所述医院系统与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互连,本就诊系统能够根据在前的排队人数推算出候诊所需的时长,从而能够合理的安排去医院候诊的时间,以减少在医院候诊的时长,从而能够大大的减少同一时间段在医院候诊患者的数量,以降低患者在医院候诊而造成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概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院就诊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互联网就诊模式已经被广泛推广,互联网就诊模式是指患者通过智能手机登录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在线就诊,当医生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对患者完成在线诊断后会出具相应的电子处方,相应的互联网药房会根据电子处方直接向患者配送药物,从而使得患者在足不出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就诊与购药的一体化服务。
但是,对于大部分疾病来说远程诊疗效果较差,并且一些诊疗过程需要借助医院的体检报告来加以判断和确诊,因此去医院进行线下就诊的病人居多,目前现有的医院就诊系统往往只能进行线上就诊或线下就诊,无法实现线上和线下就诊的同时开展,并且采用线上就诊时由于处方信息以及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采用互联网进行输送,导致这些信息容易发生泄漏,而且采用线下就诊时,虽然能够在医院的自助设备或者医院的就诊系统中选择时间段进行挂号,但是无法得知被叫号的准确时间,使得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提前很长时间在医院等候就诊,这样不仅浪费了患者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患者在医院聚集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医院就诊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用户系统和医院系统,所述用户系统连接有加密/解密模块一,所述加密/解密模块一与云服务器相连,所述医院系统与云服务器通过互联网互连;
所述用户系统包括注册/登陆模块一,注册/登陆模块一与预约挂号模块相连,其中,预约挂号模块包括线上就诊挂号子模块和线下就诊挂号子模块,预约挂号模块与挂号费支付模块相连,挂号费支付模块与病史及就诊资料上传模块,病史及就诊资料上传模块连接有线上就诊子系统和线下就诊子系统,线上就诊子系统和线下就诊子系统均与处方预览模块和体检费支付模块,体检费支付模块与体检模块相连,处方预览模块连接有药店拿药模块和医药费支付模块,医药费支付模块连接有医院拿药模块、配送费支付模块和住院费用支付模块,配送费支付模块与药物配送模块相连,住院费用支付模块与住院治疗模块相连;
所述医院系统包括加密/解密模块二,加密/解密模块二连接有医师子系统、缴费查询系统、体检子系统、药师子系统和配送子系统;
所述医师子系统包括注册/登陆模块二,注册/登陆模块二与叫号模块连接,叫号模块连接有复诊候诊模块和跳号模块,叫号模块还连接有线上问诊子系统、线下问诊子系统和用于统计该医师完成一次问诊所需时长的问诊时长统计模块,问诊时长统计模块连接有用于计算该医师平均一次问诊所需的时长的平均问诊时长实时计算模块;
所述药师子系统包括处方初审模块,处方初审模块与处方复审模块相连,处方复审模块与处方调配模块相连,处方调配模块与处方核对模块相连;
所述配送子系统包括药物包装模块,药物包装模块与用户地址和配送时间获取模块相连,用户地址和配送时间获取模块与分配配送员模块相连,分配配送员模块与药物拿取模块相连,药物拿取模块与配送导航模块相连,配送导航模块与配送完成模块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云服务器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防火墙模块均与数据处理模块互连,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加密模块相连,数据解密模块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李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李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0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