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表压力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7621.6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8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毕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22;G01L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一加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8 | 代理人: | 邓波 |
地址: | 40000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表 压力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表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承压气囊和接触气囊,所述承压气囊位于所述接触气囊内;所述承压气囊与所述接触气囊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承压气囊与压力计内腔连通。本发明通过对承压气囊加压,由压力绷带限制接触气囊和承压气囊的形状,并控制承压气囊的压力、通过压力计读取承压气囊内的压力,从而按照设定的压力对患者肢体体表进行加压,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承压气囊内的气压反应患者体表的压力,同时在接触气囊和承压气囊之间设隔热层,能够避免患者体表的温度经接触气囊传递给承压气囊,使得患者体表压力维持在设定范围内,确保压力治疗的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表压力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治疗是一种预防和治疗静脉、淋巴管疾病的干预手段,比如用在深静脉血栓、脂硬性皮炎、淋巴水肿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压力治疗通常通过弹力绷带缠绕在患者肢体上,若压力过小则起不到作用,若压力过大可能阻碍肢体正常的血液流动进而削弱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
由于弹力绷带有一定的伸缩性,它所产生的张力大小是在使用过程中依靠操作者将其拉平的程度时产生的,因操作的差异,产生的压力不同。并且,弹力绷带重复使用后弹力下降,若根据其表面的压力指示标志,则产生的实际压力会发生减小,难以达到实际需要的压力大小。因此,需要在弹力绷带中实时测试患者体表的压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压力治疗的弹力绷带弹力不便于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表压力测试装置,可直接测量患者体表的压力,并避免体温对测压气囊内的气体加热而导致压力升高,能够防止因测压气囊内气体温度升高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体表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承压气囊和接触气囊,所述承压气囊位于所述接触气囊内;所述承压气囊与所述接触气囊之间设有隔热层,所述承压气囊与压力计内腔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体表压力测试装置包括承压气囊和接触气囊,且承压气囊位于接触气囊,在使用时,将接触气囊安装在压力绷带内侧,然后通过压力绷带将接触气囊套绕设在患者肢体外,通过对承压气囊加压,由压力绷带限制接触气囊和承压气囊的形状,并控制承压气囊的压力、通过压力计读取承压气囊内的压力,从而按照设定的压力对患者肢体体表进行加压。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承压气囊内的气压通过隔热层传递给接触气囊而作用在患者体表,从而通过承压气囊内的气压反应患者体表的压力。
其中,在接触气囊和承压气囊之间设隔热层,能够避免患者体表的温度经接触气囊传递给承压气囊,而在通常情况下,承压气囊内的气体温度远低于患者体温,且承压气囊内的气体比较多、气压较小,因此能够防止患者体温对承压气囊内的气体加压加热,而导致承压气囊内的压力升高,从而使得患者体表压力维持在设定范围内,确保压力治疗的治疗效果。
另外,通过接触气囊接触患者体表,相对于直接通过隔热层接触患者体表,能够确保压力治疗装置与患者体表有足够的接触面积,确确保压力治疗装置与患者体表完全贴合,并且隔热层位于接触气囊和承压气囊之间,能够减小隔热层的形变量,进而提高隔热层在承压气囊变形的过程中的疲劳寿命。
综上,本发明可直接测量患者体表的压力,并避免体温对测压气囊内的气体加热而导致压力升高,能够防止因测压气囊内气体温度升高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层为真空蜂窝块,一方面能够确保隔热层有足够的隔热效果,另一方面可确保隔热层有足够的形变能力和压力的传递能力。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热层包括蜂窝体,所述蜂窝体的各侧均覆盖有密封膜,且所述蜂窝体真空处理,进一步提高隔热层的隔热能力。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加压气囊,所述加压气囊与所述承压气囊相连,以便于给承压气囊加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6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