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7534.0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7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林蔚丞;林家泰;陶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26;B01D53/30;B01D53/34;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腈 吸收塔 尾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连接干燥箱,所述干燥箱连接增压机,所述增压机连接鼓风支路,所述鼓风支路连接尾气换热器,所述尾气换热器连接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连接进气温度测量仪,所述进气温度测量仪连接催化反应器,所述催化反应器连接出气温度测量仪,所述出气温度测量仪连接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所述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连接蒸汽过热器,所述蒸汽过热器连接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连接SCR反应器。本装置能够动态在线优化控制保证了丙烯腈、非甲烷总烃的破解率都大于97%,达到国家环保部标准,为减排创造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丙烯腈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合成树脂的重要单体,因此存在大量生产。丙烯腈生产的原料是丙烯、液氨和空气,在反应器中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发生反应,产生丙烯腈主产物,同时放出大量热,反应器出口的气体中含有目的产物丙烯腈,还有水、氮气、氧气、氨、丙烯、丙烷和乙腈等。因此需要采用吸收塔装置进行尾气吸收,但是现有的吸收塔装置吸收能力较差,尾气排放很难达到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丙烯腈吸收塔尾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连接干燥箱,所述干燥箱连接增压机,所述增压机连接鼓风支路,所述鼓风支路连接尾气换热器,所述尾气换热器连接电加热器,所述电加热器连接进气温度测量仪,所述进气温度测量仪连接催化反应器,所述催化反应器连接出气温度测量仪,所述出气温度测量仪连接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所述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连接蒸汽过热器,所述蒸汽过热器连接余热锅炉,所述余热锅炉连接SCR反应器,所述SCR反应器连接氨流量测量仪和尾气换热器,所述氨流量测量仪连接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连接氨气供应端,所述氨流量测量仪和控制阀信号连接SCR氨流量与过剩氨气量β优化控制模块,所述尾气换热器连接在线烟气氨含量分析仪,所述在线烟气氨含量分析仪管道连接烟囱和烟气循环风机,所述在线烟气氨含量分析仪信号连接SCR氨流量与过剩氨气量β优化控制模块,所述烟气循环风机连接控制阀Ⅰ,所述控制阀Ⅰ连接气体流量测量仪,所述气体流量测量仪连接鼓风支路的输出端,所述控制阀Ⅰ和气体流量测量仪信号连接CO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及出口温度优化控制模块,所述CO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及出口温度优化控制模块信号连接进气温度测量仪和出气温度测量仪,所述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限号连接混合空气流量与烟气排放空气过剩系数α优化控制功能模块,所述混合空气流量与烟气排放空气过剩系数α优化控制功能模块连接鼓风支路和前馈优化控制模块,所述前馈优化控制模块连接CO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及出口温度优化控制模块和SCR氨流量与过剩氨气量β优化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鼓风支路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连接控制阀Ⅱ,所述控制阀Ⅱ连接空气流量测量仪,所述空气流量测量仪连接增压机的输出端,所述空气流量测量仪和控制阀Ⅱ信号连接混合空气流量与烟气排放空气过剩系数α优化控制功能模块。
优选地,所述余热锅炉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连接有控制阀Ⅲ,所述控制阀Ⅲ信号连接CO催化氧化反应器入口及出口温度优化控制模块。
优选地,所述尾气换热器的进气端的管道上安装有尾气在线分析仪,所述尾气在线分析仪信号连接前馈优化控制模块,所述尾气在线分析仪包括尾气流量计、尾气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和尾气在线红外分析仪。
优选地,所述混合空气流量与烟气排放空气过剩系数α优化控制功能模块内部设有过剩系数α,所述过剩系数α指催化反应器反应后尾气中含氧量系数,其表达式为α=21/(21-在线烟气氧含量分析仪测量值)。
优选地,所述SCR氨流量与过剩氨气量β优化控制模块内部设有过剩氨量β,所述过剩氨量β指烟气向烟囱大气排放的氨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凯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7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