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6431.2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秦圣权;张慧;王江春;周海峰;凌通;吴莹;付太红;汪东林;李从成;胡亚坤;康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T10/13 | 分类号: | F24T10/13;F24T50/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辉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5 | 代理人: | 张丽园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储能式 埋管换热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所述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保温箱;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储能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能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储能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本发明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通过储能机构方便对生产的余热进行吸收和储能,储能后通过换热管能够对保温箱与储能箱之间的换热水源进行换热,换热后通过换热机构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热水源,在换热的过程中,水源通过支撑架的限制,需要围绕储能箱流动一周,形成完全换热后才能正常的向外排放和传输,以保障换热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埋管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能耗的需求不断的提高,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包括采暖、空调、照明、热水、家用电器和其他动力能耗,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占建筑总能耗的50%至70%。
设计节能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如何减少一次高品位能的利用是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利用在土壤、太阳能、水、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无疑是一种成功的节能措施,热泵技术是目前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在建设时,储能分布于换热部分采用同一空间,在储能后热量散热快,换热系统的保温性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解决了换热系统的保温性能有待提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储能式地埋管换热系统,包括:
保温箱;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内,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引流孔;
储能箱,所述储能箱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储能箱上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贯穿所述储能箱,且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储能箱内与所述保温箱内;
地埋管,所述地埋管固定安装于所述保温箱上,所述地埋管贯穿所述保温箱和所述支撑架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架内;
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换热输入管和换热输出管,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入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贯穿所述地埋管,所述换热输出管与所述保温箱内连通,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支撑架的两侧;
储能机构,所述储能机构包括储能输入管和储能输出管,所述储能输入管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所述储能输出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地埋管插入所述储能箱内。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埋设于土壤层内,位于底面以下3~5m处。
优选的,所述保温箱上安装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缠绕于所述保温箱外,所述缓冲管的输出端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土壤层且延伸至地面以上。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上设置有独立的控制阀体,且缓冲管为导热金属管。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采用导热铜,直径为15mm。
优选的,所述地埋管的外表面喷涂有耐腐蚀涂层,涂层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换热输入管的输出端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换热输出管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换热输入管与所述换热输出管通过所述引流孔相互连通。
优选的,所述储能输入管与所述储能箱内连通,所述储能输出管与所述储能输入管之间预留有1m的高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