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其生产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6137.1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23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安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西泰煤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91/00;B01F23/41;B01F23/43;B01F27/90;B01F33/81;B01F35/90;B01F35/91 |
代理公司: | 宁夏君创未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4107 | 代理人: | 郑重 |
地址: | 753200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高温 煤焦油 改性沥青 煤质 活性炭 粘合剂 生产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其生产方法和系统,属于煤焦油深加工技术领域。该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呈乳化状态,具有良好的浸润、渗透、粘结性,且同时,该活性炭粘合剂沥青组分含量≥70.0%,β树脂含量≥9.0%,具有高的含碳量和结焦值,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活性炭粘合剂。通过充分混合高温煤焦油和高温改性沥青,使成为乳化状态的活性炭粘合剂,生产过程简单可控,且混合过程中所逸散的轻组分被冷凝收集,并返回到混合物料中,一方面,降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降低轻组分损失,有利于保持活性炭粘合剂的浸润、渗透、粘结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焦油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其生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高温煤焦油为煤高温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黑色粘稠液体产物,其相对密度大于1.0,含大量沥青、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对炭粉具有良好的浸润、渗透、粘结功能,能赋予混合膏体良好的可塑性,因此成为一种重要的活性碳粘合剂。但高温煤焦油的含碳量和结焦值较低,沥青含量较低,质量波动较大,不利于活性炭生产。
高温改性沥青中,含有较高的β树脂组分,其含碳量和结焦值较高,但其并适合直接作为活性炭粘合剂,一方面由于成本过高,另一方面因为高温改性沥青的熔融温度较高,低于高温改性沥青的熔融温度,煤沥青不能熔融、流动,对炭质粉料不能浸润、渗透、粘合成型;而过高的温度又会使煤沥青粉炭化,无法与炭粉进行混合、混捏,更不能使炭粉与煤沥青粉混合均匀。
研究希望将高温煤焦油和高温改性沥青按一定比例混合,提高高温煤焦油的含碳量和结焦值,生产性能稳定活性炭粘合剂。但是,高温煤焦油和高温改性沥青混合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其一、混合过程中,轻组分逸散,不仅不利于环境友好,且降低了煤焦油中轻组分含量,影响产品粘合剂的浸润和渗透性能。
其二、高温煤焦油和高温改性沥青难以均匀混合,导致产品粘合剂性能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其生产方法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高温煤焦油和高温改性活性炭混合时,轻组分逸散及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在85℃-95℃的温度下,呈乳化状态,且其中,按重量计,沥青组分含量≥70.0%,水分含量≤4.0%,β树脂含量≥9.0%,灰分含量≤0.3%。
优选地,按重量计,沥青组分含量为70.0%-75.0%,水分含量≤2.0%,β树脂含量为9.0%-10.0%,灰分含量≤0.2%。
优选地,按重量计,甲苯不溶物含量为16.0%-17.0%,喹啉不溶物含量为6.0%-7.0%。
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按重量比为1:(1.5-3),将温度为260℃-280℃的高温改性沥青和温度为75℃-85℃的高温煤焦油混合,并充分搅拌至乳化状态;
S02.混合物被部分冷却,以控制混合反应温度为100℃-110℃;
S03.逸散的轻组分被收集冷凝,得到凝液,凝液被送回正在搅拌的高温改性沥青和高温煤焦油的混合物料中。
优选地,步骤S01中,高温改性沥青和高温煤焦油的重量比为1:2。
一种基于高温煤焦油和改性沥青的煤质活性炭粘合剂的生产系统,包括第一乳化釜、混合器、冷却器及冷凝回流装置;
所述第一乳化釜设置有第一搅拌器及循环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西泰煤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宁夏西泰煤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61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