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5077.1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1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利;秘玉琦;聂婉莹;刘月秀;徐世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散 刃变齿距立 铣刀 | ||
本发明是一种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铣刀结构包括柄部、刃部。所述刃部上设有若干的分屑槽,形成离散刃的结构形式,此结构容易分屑,防止碎屑滞留。通过改变相邻两个螺旋切削刃上的后角,则是为了减小偏心提高动平衡。在切削加工中,由于传统刀具在切削工件时容易发生切削振动,选用变齿间角加变螺旋角的结构,可以有效降低颤振发生的概率,提高表面加工质量。本发明具有防止碎屑滞留、切削稳定、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刀具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作为如今很常见的生产加工工具,当使用一把传统等螺旋的立铣刀加工工件时,刀具以固定频率工作,从而使得工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颤振现象,使刀具产生较大振动,导致刀具毁损,同时刀具在进行切削时,碎屑也不能及时排出,影响加工效率。为应对这一局面,现如今会采取变螺旋或变齿间角的结构,但这又会造成相邻切削刃受到的切削载荷不同,同时它所受到的切削力的峰值也会不同,而这又与螺旋角和齿间角的选择大小有关,所以需要合理选择其大小。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提出此发明铣刀,对高效切削加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通过改变螺旋角和齿间角,从而间接改变螺距和切削力的波形,减小刀具振动,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并在螺旋切削刃上设有分屑槽,解决切屑排出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其结构包括柄部,带有螺旋切削刃,离散刃和分屑槽的刃部,关键是:所述刃部相邻螺旋切削刃的螺旋角差值为2°,刀齿间的齿间角也不相同,并在其刃上设有离散刃和分屑槽。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为4齿刀刃,相邻螺旋角分别为36°,38°,前角为10°。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径向截面槽形曲线由三段相切圆弧组成,其尺寸分别为13mm、 1.6mm、5.7mm。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的相邻螺旋切削刃的后角不同,分别为8°和15°。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外径为20mm,刃部长为40mm,柄部长为60mm,槽张角也不同,分别为63°和72°,齿间角分别为87°和93°,中心凹槽半径为1mm。
所述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相邻螺旋切削刃的分屑槽宽度和深度随着铣刀轴向上升方向呈现减小趋势,并呈等差递减,而且两条刃上的分屑槽形成交错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高转速、减小切削振动、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容易分屑、防止碎屑滞留、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切削稳定,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屑槽结构排列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径向截面槽形曲线示意图
图面标号说明:柄部1、刃部2、螺旋切削刃3、中心凹槽4、螺旋切削刃5、分屑槽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包括柄部1和刃部2,所述刃部包括螺旋切削刃3和螺旋切削刃5。其中在螺旋切削刃上分布着离散刃和分屑槽,中心凹槽4位于铣刀顶部中心位置。
如图2所示的离散刃变齿距立铣刀螺旋切削刃3上的分屑槽槽深H1为1.4mm,H2为1.1mm,槽宽W1为2.0mm,W2为1.25mm,即沿铣刀轴向上升方向尺寸呈等差递减,槽深依次为1.4mm,1.3mm,1.2mm,1.1mm,槽宽则依次为1.4mm,1.3mm,1.2mm,1.1mm,槽间距均为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5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