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稳定性的湿热灭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4135.9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2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晨昱;李冲;李梦杰;王永会;赵健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04 | 分类号: | A61L2/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刘海霞 |
地址: | 15002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重组 胶原 蛋白 填充 稳定性 湿热 灭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稳定性的湿热灭菌方法。所述方法先将均质化的重组胶原蛋白水凝胶与甘油/辛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下平衡,然后置于高温灭菌锅中,105~121℃下灭菌30~90分钟。本发明采用甘油/辛酸钠溶液作为蛋白保护剂,对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进行湿热灭菌,在达到无菌提供的标准同时,降低重组胶原蛋白高温条件下的变性程度,提高胶原蛋白在湿热灭菌过程中的稳定性,保持产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提高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稳定性的湿热灭菌方法。
背景技术
重组胶原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与人体自身的胶原蛋白极为近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重组胶原蛋白交联成凝胶态后可用于整形外科领域作为注射填充剂使用,具有填补组织缺陷、填充面部深沟、促进自体胶原蛋白再合成的作用。
作为三类医疗器械的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按照国家标准须无菌提供。目前凝胶材料最常用的有效灭菌方式为湿热灭菌。重组胶原蛋白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耐受高温,但在湿热灭菌过程中会发生分子链断裂、黏度降低等问题,影响产品的使用。现有的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的湿热灭菌方法,均未考虑如何保护蛋白质长时间高温下不发生变性失稳。因此,如何使重组胶原蛋白凝胶在湿热灭菌条件下最大程度地保持稳定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蛋白质热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疏水相互作用、氢键、离子键、芳香环的相互作用、二硫键等。其中,疏水相互作用是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形成和稳定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具体表现为疏水基团或疏水侧链出于避开水的需要而被迫接近。饱和多羟基化合物具有提高蛋白质稳定性的作用。其中,甘油作为最简单的多元醇,由于其能够促进蛋白质分子内部的疏水相互作用,常被用作蛋白保护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稳定性的湿热灭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湿热灭菌中,添加保护剂,降低了胶原蛋白高温变性程度,维持产品灭菌后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高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稳定性的湿热灭菌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按甘油/辛酸钠溶液与重组胶原蛋白凝胶的体积比为0.5:1~2:1,将均质化的重组胶原蛋白水凝胶与甘油/辛酸钠溶液混合均匀,室温下平衡,所述的甘油/辛酸钠溶液由甘油、辛酸钠和生理盐水组成,其中甘油的体积浓度为30%~60%,辛酸钠的浓度为0.004~0.007g/mL;
(2)将步骤(1)平衡后的混合物置于高温灭菌锅中,105~121℃下灭菌30~90分钟,得到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
本发明中,重组胶原蛋白凝胶按照现有的任意方法制备,均质化处理按最终产品规定粒径进行。
优选地,步骤1中,甘油/辛酸钠溶液中,甘油的体积浓度为60%,辛酸钠浓度为0.004g/mL。
优选地,步骤1中,甘油/辛酸钠溶液与重组胶原蛋白凝胶的体积比为1:1~2:1。
优选地,步骤1中,室温下平衡时间为2~12小时,更优选为4~6小时。
优选地,步骤2中,湿热灭菌条件为温度110~121℃、时间15~3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甘油是一种常温呈液态的饱和多元醇,是最常用的蛋白保护剂。辛酸钠具有较大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低的聚集数,利用有机酸阴离子与蛋白分子表面阳离子位点的结合作用保护蛋白质。本发明将甘油与辛酸钠联合使用,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阴阳离子结合作用的协同作用,提高了重组胶原蛋白在环境压力下(升温或加压等)的稳定性。本发明以甘油/辛酸钠溶液为保护剂,对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进行湿热灭菌,在达到无菌提供的标准同时,还能降低重组胶原蛋白高温条件下的变性程度,保持产品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4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