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区域地面防治水井下联动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0983.2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胡莹;孙伟涛;韩丽红;李少杰;杨加强;朱赠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7/18;C02F1/00;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05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区域 地面 治水 井下 联动 装置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煤矿区域地面防治水井下联动装置及方法,涉及地表水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治水组件,设置于地表层;环境治理组件,安装于地表层下方的矿道内;联动组件,安装于地表层的上方;其中,所述治水组件包含若干间隔式设置的水通道和泥通道,所述治水组件的前侧设置有与水通道连通的储水池,所述治水组件的后侧设置有与泥通道连通的储泥池,且水通道和泥通道之间相互连通;其技术要点为,本申请通过在地表层设计治水组件,可将雨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借助清理机完成将泥通道内的污泥送入储泥池中,实现将水和污泥的分离处理,方便后续对水和污泥的二次利用,借助储水池内的水提高矿道内的空气湿度,避免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表水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煤矿区域地面防治水井下联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面防治水是指在地表修筑各种防排水工程,防止或减少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矿井,根据矿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及气候,应从下列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慎重选择井筒位置;井口(平硐口)和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的标高应在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河流改道;铺整河底;填堵通道;挖沟排(截)洪;排除积水;加强雨季前的防讯工作。
矿井是形成地下煤矿生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面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每一个矿井的井田范围大小、矿井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确定,是矿井自体设计中必须解决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
其一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会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矿井水灾(通常称为透水),是煤矿常见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发生透水,不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淹没矿井和采区,危害十分严重,所以做好矿井防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二为矿井内环境问题,矿井通风是指将新鲜空气输入矿井下,增加氧气浓度,以稀释并排除矿井中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是:供给井下足够的新鲜空气,满足人员对氧气的需要;冲淡井下有害气体和粉尘,保证安全生产;调节井下气候,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了使井下风流沿指定路线流动分配,就必须在某些巷道内建筑引导控制风流的构筑物即通风设施,它分为引导风流和隔断风流的设施,新建大型矿井通风系统以对角式、分区式为主,改扩建的生产矿井以混合式为主。
但传统的矿井在建设使用过程中,会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传统的矿道内设置有多节式的管道,该部分的管道完成对矿道的定型处理,然而矿道的管道外壁会与土壤层直接接触,土壤层内的水容易渗透到矿道内,会对管道本身造成侵蚀,从而影响整个矿道在使用时的安全性;
2、在遇到雨天天气,在地表层会设计较多的排水通道,避免该部分的雨水渗透到矿道内,然而传统的排水通道内容易在长时间的使用后堆积较多的污泥,该部分的污泥会对雨水的流动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造成排水通道堵塞的情况。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区域地面防治水井下联动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治水组件,可将雨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借助清理机完成将泥通道内的污泥送入储泥池中,实现将水和污泥的分离处理,方便后续对水和污泥的二次利用,解决了传统雨水在通过排水通道后排出,无法进行再次利用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煤矿区域地面防治水井下联动装置及方法,包括:
治水组件,设置于地表层;
环境治理组件,安装于地表层下方的矿道内;
联动组件,安装于地表层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一九勘探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0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