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改进的光伏MPPT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8163.4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0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艳;刘祚松;顾义标;刘柏岺;颛孙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F1/67 | 分类号: | G05F1/67 |
代理公司: | 南京睿之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96 | 代理人: | 杨雷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步长 电导 增量 改进 mppt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改进的光伏MPPT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光伏发电系统MPPT控制模块的参数进行初始化设置,其中包括,初始占空比Dinit,占空比的扰动定步长d,环境变化判断阈值ε,Newton二次插值算法标志位f;
步骤S2:通过电压检测装置和电流检测装置分别采集第k个工作周期的光伏列阵的输出电压Vk和输出电流Ik,MPPT控制模块分别记录三个采样点光伏列阵的输出电压Vk、Vk-1、Vk-2和输出电流Ik、Ik-1、Ik-2;
步骤S3:通过计算光伏列阵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量是否超出阈值,来判断外界环境是否发生变化,若|Vk-Vk-1|ε,且标志位f=1,则执行步骤S13;若|Vk-Vk-1|ε,且标志位f=0,则执行步骤S4;若|Vk-Vk-1|ε,则令标志位f=0,接着执行步骤S4;
步骤S4:根据采集的第k个工作周期、第k-1个工作周期和第k-2个工作周期的光伏列阵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判断是否进入了插值区域,若未进入插值区域执行步骤S5,若进入插值区域则执行步骤S7;
步骤S5:根据MPPT控制模块记录的光伏列阵的输出电压Vk、Vk-1和输出电流Ik、Ik-1,运用变步长电导增量法改变占空比的扰动步长;设变步长电导增量法中的步长调整系数为Sk:
其中,dI为第k时刻的电流Ik与第k-1时刻的电流Ik-1的差值,dV为第k时刻的电压Vk与第k-1时刻的电压Vk-1的差值,dP为第k时刻的功率Pk与第k-1时刻的功率Pk-1的差值,接着执行步骤S6;
步骤S6:判断步长调整系数Sk是否大于0,若Sk0,且Sk的绝对值|Sk|1,则执行步骤S9;若Sk0,且Sk的绝对值|Sk|1,则执行步骤S10;若Sk0,且Sk的绝对值|Sk|1,则执行步骤S11;若Sk0,且Sk的绝对值|Sk|1,则执行步骤S12;
步骤S7:在插值区域内,判断采集的三个采样点的数据是否满足进行Newton二次插值法运算的条件,其判断条件为Sk*Sk-1是否小于0,其中Sk-1为前一个采样点的步长调整系数,若Sk*Sk-10,则执行步骤S8;若Sk*Sk-10,则执行步骤S6;若Sk*Sk-1=0,则Vmpp=Vk-1,其中Vmmp为最大功率点电压,DmmpW为最大功率时的占空比,R为负载阻值,接着执行步骤S13;
步骤S8:根据三个采样点的Vk、Vk-1、Vk-2和Ik、Ik-1、Ik-2,计算三个采样点的输出功率,Pk=Vk*Ik,Pk-1=Vk-1*Ik-1,Pk-2=Vk-2*Ik-2,光伏列阵的P-V曲线在最大功率点附近呈抛物线形状,用Newton二次插值法对抛物线进行拟合,Newton二次插值法的公式为:
N2(x)=f(x0)+(x-x0)f[x0,x1]+(x-x0)(x-x1)f[x0,x1,x2] (2)
其中,N2(x)为光伏列阵P-V曲线的二次Newton插值多项式,x0、x1、x2分别对应采样点的Vk-2、Vk-1、Vk,f[x0,x1]和f[x0,x1,x2]分别对应插值区域内功率P的一阶均差和二阶均差,x对应插值区域内的电压V;
由上式可知,当N2(x)=0时,可得N2(x)的极值点x
x=0.5*((x0+x1)-f[x0,x1]/f[x0,x1,x2]) (3)
将三个采样点的数据代入公式(3),可得最大功率点电压Vmpp,
Vmpp=0.5*((Vk-2+Vk-1)-P[Vk-2,Vk-1]/P[Vk-2,Vk-1,Vk]) (4)
其中,P[Vk-2,Vk-1]=(Pk-1-Pk-2)/(Vk-1-Vk-2)
P[Vk-1,Vk]=(Pk-Pk-1)/(Vk-Vk-1)
P[Vk-2,Vk-1,Vk]=(P[Vk-2,Vk-1]-P[Vk-1,Vk])/(Vk-Vk-2)
根据占空比D与光伏列阵输出电压V的转化公式:
式(5)中R为负载阻值,
由式(5)可得其中Vmmp为最大功率点电压,Immp为最大功率点电流,令标志位f=1,接着执行步骤S13;
步骤S9:若满足Dk+1=Dk-Sk·d,其中d为扰动占空比,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0:若满足Dk+1=Dk-d,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1:若满足Dk+1=Dk+Sk·d,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2:若满足Dk+1=Dk+d,则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将Dk+1或Dmpp传输至PWM模块,得到相应占空比的PWM波控制开关管S,接着返回步骤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81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