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6211.6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雄;祁锋;陈建东;吴月龙;张红;周丹;陈海波;严雷鸣;龙玉桥;赵士文;葛秋易;陆冬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5/04;E03F5/14;C02F9/14;C02F101/16;C02F101/30;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 代理人: | 汪丽红;徐波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河 道路 削减 雨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可应用于具有一定临河空间的道路岸坡,包括超渗收集、面源削减、存储滞蓄和雨水回用四大子系统。初期雨水径流优先在超渗收集子系统中,通过下渗雨水口、生态树池和透水铺装自然下渗,下渗空间饱和时通过溢流口、排水盲管及暗沟等路径进入面源削减子系统。面源削减子系统呈S型迂回形态,延长雨水径流路径及滞蓄净化,在实现有机物、悬浮物、氮和磷等污染净化去除的同时,净化雨水流入下层的存储滞蓄子系统。存储滞蓄子系统中采用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填充雨水PP模块并布设雨水回用提升潜水泵、喷灌管道、洒水车取用管道、检修口,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城镇化进程仍处在快速发展期阶段,我国城市化率达到60.60%,其中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已超过70%,不透水性下垫面大量增加,水文过程发生巨大变化,直接造成降雨径流量增加,“逢雨必涝,趟水看海”已成国内大小城市的新常态。同时,降雨径流附带的城市面源污染迅速经道路雨水口经管网汇至河道,造成河道瞬时污染冲击。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海绵城市采用“渗、滞、蓄、净、用、排”路径,从源头-过程-末端能够对上述问题加以控制。
下凹式绿地作为建设海绵城市的一种技术措施,主要是利用开放空间滞蓄积、延缓雨水径流,达到减少雨水径流外排和污染削减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徐英等人提出了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专利只考虑了绿地的储水能力,但净化效果一般;包涵等人提出绿地导水结构公开了新的导水方式,但对于储蓄和净化都未提及;胡志强等人提出的一种海绵城市下凹式绿地,很好的利用了绿地自身倾斜高度差的在雨水回用中的优势,但整个系统更强调雨水的收集,而未进行有效的有机物、悬浮物SS、氮、磷面源污染削减。
基于以上相关专利技术对雨水径流汇流收集、污染削减、储存回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发明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该系统可以经济高效地实现雨水径流削峰、面源污染削减、岸坡空间利用和雨水收集回用。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临河道路面源削减及雨水回用系统包括超渗收集、面源削减、存储滞蓄和雨水回用四大子系统。所述的临河道路是指紧邻河道的道路且河道具有一定倾斜岸坡空间。
所述的超渗收集子系统,雨水径流优先通过下渗雨水口、生态树池和透水铺装进行自然下渗,当径流变大下渗空间饱和时,通过各部分溢流口、排水盲管及暗沟等路径进入面源削减子系统进行污染净化控制;所述的面源削减子系统,呈S型迂回形态,通过延长雨水径流路径和下凹绿地滞蓄下渗净化功能,实现有机物、悬浮物SS、氮和磷等污染吸附下渗和过滤净化,并进入下层的存储滞蓄子系统;所述的存储滞蓄子系统,采用格宾石笼为基本结构框架,利用下凹绿地下部空间填充雨水滞蓄材料,所述雨水滞蓄材料优选雨水PP模块,实现雨水的滞蓄;所述的雨水回用子系统,在存储滞蓄子系统中布设雨水回用提升潜水泵、喷灌管道、洒水车取用管道、检修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科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62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