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5801.7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4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盛;冯琦;张凌鹤;张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8 | 分类号: | G01R3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吴莹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线缆 智能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拔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n个待插线缆;采集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物理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物理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电阻R、第一电压VCC;获得第一分压网络;对所述第一分压网络进行电压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Va;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入线缆数;对比所述第一插入线缆数和预设插入线缆数,生成第一检测结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检测多路连接器漏插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智能化检测多路连接器的插拔状态,从而提高漏插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线缆连接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漏插智能检测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在较为重要的场合和系统使用漏插智能检测,保证线缆连接的可靠性,随着线缆使用时间的增加,漏缆难免会出现老化、变形现象,接头也有可能松动,串入器件也可能发生故障,这样线缆漏插一旦发生,影响到系统的正常通信,对线缆漏插进行实时监测,智能检测线缆是否存在漏插状态,可以有效保证线缆连接品质,现阶段,装有加热膜的设备有可能出现加热膜漏插的情况,加固型笔记本、加固型服务器等都装有很多加热膜,实际生产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加热膜漏插的情况,由于加热在常温下测试不出来其功能,所以一般的测试不容易检测出漏插的情况,有的位置可以判断,但是有的位置因为温度上升除了加热膜,芯片也会上升,很难单纯通过温度上升来准确判断是否有插加热膜,导致检测装置无法精准检测漏插现象。
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快速检测多路连接器漏插现象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了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检测多路连接器漏插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智能化检测多路连接器的插拔状态,从而提高漏插检测效率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拔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插拔特征信息是指所述第一连接器和线缆之间的插拔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插拔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n个待插线缆,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采集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物理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物理特征信息包括第一电阻R、第一电压VCC;将所述第一电阻R平均分压至所述n个待插线缆,获得第一分压网络;对所述第一分压网络进行电压检测,获得第一检测结果Va;基于所述第一分压网络,对所述第一检测结果Va、所述第一电阻R、所述第一电压VCC进行计算,确定所述第一连接器的第一插入线缆数;对比所述第一插入线缆数和预设插入线缆数,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路连接器的线缆漏插的智能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一上分压电阻的第一端相连,形成第一连接;第一检测PIN,所述第一检测PIN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用于检测外部连接设备的插拔状态;第一上分压电阻,所述第一上分压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口相连,所述第一上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下分压电阻集的第三端相连;第一下分压电阻集,所述第一下分压电阻集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上分压电阻的第二端相连,且,所述第一下分压电阻集包括n个下分压电阻Rn;待插线缆组,所述待插线缆组的第五端与所述第一下分压电阻集的第四端相连,且,所述待插线缆组包括n个待插线缆,其中,所述n个待插线缆与所述n个下分压电阻Rn一一对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长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5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