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91135.X | 申请日: | 2022-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4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传;冯国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7/24 | 分类号: | H04L47/2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soa 系统 服务 调用 请求 仲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和请求执行模块;其中,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用服务的请求消息,对其优先级进行仲裁,并将仲裁结果发送至请求执行模块;请求执行模块用于接收请求接收模块发送的仲裁结果,并与当前正在执行的控制命令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是否需要对当前正在执行的控制命令进行更新。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对车载SOA系统中的非周期性服务调用请求进行仲裁,让优先级更高的请求或安全性请求优先得到处理,得以满足车载系统的实时性,保证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SOA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
背景技术
SOA最早应用于IT行业,之后Web服务成为SOA技术发展的典型和成熟代表。汽车行业因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需求,车载系统SOA软件架构技术逐渐受到国内外整车企业关注。
SOA架构是众多软件架构风格中的一种,是微服务架构的一种。因SOA架构的风格具有基于标准、松散耦合、共享服务和粗颗粒度等优势,表现出易于集成现有系统、具有标准化的架构、提升开发效率、降低开发维护复杂度等特征,更符合智能网联化时代车载系统对软件架构的要求,所以被汽车行业引入和采用。
SOA系统中的信息交互对象分为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往往一个服务会被多个服务请求者调用,对于服务提供者,这就涉及到调用请求的仲裁,因为一个服务同时刻只能执行一个命令。
现有技术中,经典AUTOSAR架构采用的通信方式一般是CAN总线,系统只需要对周期性信号进行处理,仲裁方法不需要考虑调用的时序问题,不适用于SOA系统中的非周期性调用。专利CN104360843A中采用队列的方式处理消息的优先级,多个消息排队进行处理,对于延后处理的消息,执行条件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会对汽车的安全性造成影响。专利CN110535740A中将多个执行器的控制请求进行统一处理,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会增加控制请求的处理时间,降低控制请求的实时性,同样对汽车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车载SOA系统中非周期性服务调用请求进行仲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包括请求接收模块和请求执行模块;其中,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调用服务的请求消息,对其优先级进行仲裁,并将仲裁结果发送至请求执行模块;请求执行模块用于接收请求接收模块发送的仲裁结果,并与当前正在执行的控制命令进行判定,根据判定结果选择是否需要对当前正在执行的控制命令进行更新;
还包括如下步骤:
S1:请求接收模块接收调用服务的请求消息,并对其进行仲裁,将仲裁结果发送至请求执行模块;
S2:请求执行模块接收请求接收模块发送的仲裁结果,与当前正在执行的请求进行优先级仲裁,并对外更新控制命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相对于经典AUTOSAR架构,可以实现SOA架构中对同周期内的多次服务调用请求进行仲裁。相对于队列的消息处理方式和先到先服务原则,本发明采用各执行器的服务调用请求分别独立仲裁的方式,保证对各执行器的服务调用请求可以在单周期内同时进行仲裁处理,提高控制命令的实时性;并且对于单周期内未被执行的低优先级命令进行抛弃,不再执行,并反馈执行状态给服务请求者,确保每次执行的命令都是最新的请求,提高控制命令实时性,保证车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载SOA系统的服务调用请求仲裁方法的主要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载SOA系统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同周期多次调用请求仲裁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11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