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0860.5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5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英;张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云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0;C02F1/28;C02F1/52 |
代理公司: | 赣州捷信协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41 | 代理人: | 吴余琴 |
地址: |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赣州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处理 沉淀物 沉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池,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提供一种使沉降物不会粘连在沉降池内壁且便于排出沉降物的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包括有底座、絮凝池、清水池、第一安装座和泥沙泵等,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用于进行沉降工作的絮凝池,底座顶部右侧设有清水池,絮凝池左侧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用于抽取污水进行处理的泥沙泵。刮板不断的进行上下移动便可将粘连在絮凝池内壁的沉降物刮落,如此即可避免最后会粘连在絮凝池内壁上部而不沉降在底部导致难以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池,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
背景技术
为了对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去除,净化水质,会使用沉淀池用于对水进行自然沉淀或者混凝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的效果。
专利公开号CN211328254U,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一级沉淀池、二级沉淀池、三级沉淀池、四级沉淀池、五级沉淀池和六级沉淀池,相邻所述管道错位设置,且置于各个沉淀池的池壁顶部,所述管道内置有过滤装置,所述三级沉淀池内设有固定搅拌装置,所述四级沉淀池内设有移动抽取式搅拌装置,所述六级沉淀池内设有抽水泵;所述一级沉淀池和所述二级沉淀池、所述二级沉淀池与所述三级沉淀池、所述三级沉淀池和所述四级沉淀池、所述四级沉淀池与所述五级沉淀池之间的管道是明敷,所述五级沉淀池和所述六级沉淀池之间的管道是暗敷,该沉淀池通过多个沉淀格,如此即可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果,但该沉淀池在搅拌发生凝结的过程中,凝结物容易附着在沉淀池的内壁,在排出水后还需要人工将凝结物刮落及捞出,如此较为麻烦。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出一种使沉降物不会粘连在沉降池内壁且便于排出沉降物的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沉淀池在搅拌发生凝结的过程中,凝结物容易附着在沉淀池的内壁,在排出水后还需要人工将凝结物刮落及捞出,如此较为麻烦的缺点,提供一种使沉降物不会粘连在沉降池内壁且便于排出沉降物的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便于处理沉淀物的沉淀池,包括有底座、絮凝池、清水池、第一安装座、泥沙泵、进水管道、第一排水阀门和第二排水阀门,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用于进行沉降工作的絮凝池,底座顶部右侧设有清水池,絮凝池左侧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设有用于抽取污水进行处理的泥沙泵,泥沙泵顶部设有进水管道,絮凝池下部前侧设有第一排水阀门,清水池下部前侧设有第二排水阀门,还包括有混合机构、清水抽出机构和内壁清洁机构,絮凝池与清水池之间连接有能够使污水与絮凝剂进行混合的混合机构,絮凝池与清水池之间连接有能够将处理后的污水抽出的清水抽出机构,絮凝池上设有内壁清洁机构。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混合机构包括有第二安装座、伺服电机、平皮带、第一转轴、轴承座和搅拌叶,絮凝池与清水池上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顶部中间设有伺服电机,絮凝池内上下两侧均设有轴承座,轴承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均匀设有至少两个用于搅动污水的搅拌叶,第一转轴上侧与伺服电机输出轴之间通过皮带轮连接有平皮带。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清水抽出机构包括有第三安装座、水泵、抽水管道、圆形挡板和第一扭力弹簧,絮凝池与清水池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安装座,第三安装座顶部中间设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管处于清水池内,水泵左侧设有抽水管道,抽水管道处于絮凝池内,抽水管道下部转动式设有圆形挡板,圆形挡板与抽水管道之间前后两侧均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
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内壁清洁机构包括有第二安装块、刮板、连接柱、复位弹簧、第一接触柱和柱形凸轮,絮凝池内上部前后两侧和左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块,第二安装块上均滑动式设有连接柱,连接柱之间均匀连接有至少两块进行移动时能够将粘连在絮凝池内壁的沉降物刮落的刮板,上侧刮板与第二安装块之间均连接有复位弹簧,第一转轴上侧设有柱形凸轮,上侧刮板左侧设有第一接触柱,第一接触柱与柱形凸轮接触,刮板与絮凝池内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云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赣州云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0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