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0796.0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6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霍兵勇;杨毅哲;孔亚美;杨亚辉;王俊;李书锋;杨滨滨;赵晓明;白春;赵地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5/18 | 分类号: | E04B5/18;E04B5/21;E04B5/28;E04C2/06;E04C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混凝土 板结 装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预制混凝土T形梁是梁与部分楼板一体预制,保证主要结构的整体性能;预制混凝土板采用部分叠合设计,在接缝处一定范围内现场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成为完整楼板;预制混凝土板在与预制混凝土T形梁连接处采取错层和错边预制设计,装配时预制混凝土板可以支撑于预制混凝土T形梁上,叠合部分连接桁架钢筋后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板之间的接缝采取下层混凝土板预制上层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设计,下部接缝处钢筋通过绑扎、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上部钢筋通过垂直板与板之间接缝的方向桁架钢筋连接,补强受力钢筋后,浇筑细石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和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需要现场大量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叠合楼板也需要现场浇筑混凝土形成完整厚度楼板,且横向和纵向接缝处易开裂,目前装配方案仍不完善还需要继续改进,增加装配率,减少现场施工工程量,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改进装配式建造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混凝土叠合楼板横向和纵向接缝处易开裂;
(2)装配率较低,现场施工工程量较大;
(3)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差,装配式建造工艺有待改进。
解决以上问题的难度和意义为:
本发明在调研现有工程设计和施工现状的基础上,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用于结构楼板,桥梁结构等;
楼板结构在整个建筑结构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活荷载的直接承受结构;现有装配式结构设计方案多采用叠合板方案,预制一定厚度运输到工程现场安装后再浇筑一定厚度;随着装配式结构的发展,提供更高装配率且在理论和施工中都具有较好可行性的预制装配方案是未来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混凝土T形梁混凝土板梁板结构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方法中的预制混凝土T形梁是梁与部分楼板一体预制,预制混凝土板采用部分叠合设计,在接缝处一定范围内现场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成为完整楼板;所述装配方法中的预制混凝土板在与预制混凝土T形梁连接处采取错层和错边预制设计,装配时预制混凝土板可以支撑于预制混凝土T形梁上,叠合部分连接桁架钢筋后浇筑混凝土;所述装配方法中的预制混凝土板之间的接缝采取下层混凝土板预制上层现场浇筑混凝土叠合设计,下部接缝处钢筋通过绑扎、机械连接或者焊接方式连接,上部钢筋通过垂直板与板之间接缝的方向桁架钢筋连接,补强与接缝缝平行的受力钢筋后然后浇筑比预制混凝土板强度等级更高的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所述装配方法如下:
S101:先将预制钢筋混凝土T形梁至梁柱接头位置留出钢筋在梁柱节点处现场整体浇筑,翼缘处留出连接构造;
S102:预制混凝土板错边设计,并与预制钢筋混凝土T形梁在翼缘处连接;预制钢筋混凝土T形梁翼缘板外伸一定长度后留置接缝,预制混凝土板端突出部分在梁顶附近区域支撑、接触面毛面处理采用砂浆粘结;
S103:预制T形梁与预制混凝土板上部钢筋连接位置错开,接缝处上层预留桁架钢筋和下层外伸钢筋通过绑扎、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固定;
S104:现场浇筑混凝土,在接缝处一定范围内现场二次浇筑混凝土叠合成为完整楼板;
S105:预制混凝土板与板之间接缝处采取叠合板设计,下层板预制上层板现场连接后补强与接缝纵向平行的受力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0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融合机器学习和时间序列的需求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阵列天线馈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