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深基坑混凝土输送设备及输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88961.9 | 申请日: | 2022-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建国 |
| 主分类号: | E02D15/02 | 分类号: | 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邵捷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基坑 混凝土 输送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通过在坑内搭建主体框架,并安装两根首尾相连的链条,在所述链条上设有多个挂篮,挂篮等间距的分布在链条上,通过链条牵引能带动挂篮沿链条运行,挂篮固定在链条上并且与挂篮铰接,工作时,可在地面向链条一边顶部挂篮内灌输混凝土,藉由着链条牵引,使所有挂篮一起运行,进而使空挂篮不断的向灌输点移动,灌输了混凝土的挂篮会在下降段一直下降,直至底段时会翻转至少180度再到达升段,翻转的过程中能使混凝土被倾泻到坑底,倾泻完毕后在升段挂篮自动恢复至挂篮顶部开口朝上姿态待到达升段顶部后能重新装载混凝土,以此不断的向坑底输送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种建筑施工深基坑混凝土输送设备,涉及一种输送混凝土的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管道向深基坑内泵送混凝土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在泵送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本身自落的速度超过输送泵的泵送速度,造成混凝土自流而形成离析,最后造成堵管;在停泵过程中,下坡段混凝土因自重自流,造成管道中形成空气柱,在继续泵送过程中,空气柱相当于一段弹簧,将泵送压力吸收,造成泵送不动而卡管;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受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的品种、规格及配合比多种因素影响;管卡处漏浆、管卡及泵管使用次数太多而造成脱管爆管、停泵后反泵造成离析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有的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落差向下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CN201610368293.8)。该施工方法,包括向下输送混凝土装置安装及长溜管支撑加固、保湿和缓冲装置安装、人行检修通道设置、溜管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运行控制:
(1)向下输送混凝土装置安装及长溜管支撑加固:
溜管依崖壁地形而设,崖壁垂直度60°至80°,采用多节钢管拼接而成;各节溜管与地面夹角为40°至80°;
在坑顶及溜管布置弯度小于或等于90°的地方,均布置受料斗;受料斗的下口与溜管进口焊接连接,并设置手动阀门;
(2)保湿和缓冲装置安装:
在溜管上安装保湿喷水管,溜管上包缠1层土工布,喷水确保溜管表面润湿;
(3)人行检修通道设置:
人行检修通道由爬梯及扶手组成,钢扶手立柱高度根据现场地形和相关标准而定;
(4)溜管向下输送混凝土的运行控制:
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大落差向下输送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由于将溜管分为多节,合理控制溜管与地面的倾角,在管道布置弯度较小的地方设置受料斗,可有效的缓冲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
但是其输送方法还是太过复杂,为此,亟需发明一种输送装置,以解决建筑施工深基坑混凝土输送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深基坑混凝土输送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深基坑混凝土输送设备,包括主体框架,其沿着坑壁从底部向上延伸,主体框架上每隔一段高度设有拉杆,拉杆连接着坑壁以此对主体框架进行固定;
在所述主体框架的内部设有首尾相连的链条,
在所述链条上设有多个挂篮,挂篮等间距的分布在链条上,通过链条牵引能带动挂篮沿链条运行,挂篮固定在链条上并且与挂篮铰接,以此使得挂篮在运行时可以保持装载混凝土的姿态;
所述挂篮的行进线路,分为下降段、底段、升段、顶段;挂篮沿下降段、底段、升段、顶段循环运行,对应所述底段位置设置有自动翻转装置,挂篮在底段行进时通过所述自动翻转装置能够翻转至少180度再到达升段。
输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地面向链条一边顶部挂篮内灌输混凝土,藉由着链条牵引,使所有挂篮一起运行,进而使空挂篮不断的向灌输点移动,灌输了混凝土的挂篮会在下降段一直下降,直至底段时会翻转至少180度再到达升段,翻转的过程中能使混凝土被倾泻到坑底,倾泻完毕后在升段挂篮自动恢复至挂篮顶部开口朝上姿态待到达升段顶部后能重新装载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建国,未经沈建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8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