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7751.8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7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鲁业安;马玲;李敏;姜能惠;席宇迪;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82;G01R31/389;G01R35/00;G06F30/20;B60L5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沈小良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整车 数据 电池 模型 校核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步骤1:在转鼓试验室进行能源车型的经济性实测,采集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电池SOC;步骤2:对软件Cruise的参数进行初始化,提取出随工况变化的“时间‑SOC”数据,运行软件A得出电池实时的端电压;步骤3:将步骤2电池实时的端电压与电池理论的端电压进行曲线对比,进行校核。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建立仿真模型时,忽略了电池子系统参数的校核,从而导致整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的过程的偏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整车性能的研发过程中,通常各子系统数据的参数对仿真模型的精确度有较大影响。其中电池是是关键的三电部件之一(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三电部件为:电池、电机、电控),电池系统的参数对于整车性能匹配过程中的经济性性能的关键参数。电池子系统的参数,一般由电池供应商对电池单体测定,但整车上工况较为复杂,与单体测定数据会存在差异。但是在评估整车经济性性能时,往往在建立仿真模型时,忽略了电池子系统参数的校核,从而导致整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的过程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建立仿真模型时,忽略了电池子系统参数的校核,从而导致整车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的过程的偏差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所述校核和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转鼓试验室进行能源车型的经济性实测,采集相关数据;所述相关数据包括电池SOC;
步骤2:对软件Cruise的参数进行初始化,提取出随工况变化的“时间-SOC”数据,运行软件Cruise得出电池实时的端电压;
步骤3:将步骤2电池实时的端电压与电池理论的端电压进行曲线对比,进行校核。
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所述待测新能源整车经过保温舱预处理以后,在转鼓环境仓上进行经济性测试,连接采集线,采集整车控制中心的实时数据,所述步骤1的相关数据包括车速、电池SOC、电压和电流。
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将SOC数据进行一维MAP查表,得出随时间变化的瞬时开路电压和瞬时内阻;
步骤2.2:将步骤1的测试数据随时间变化的SOC数据作为软件Cruise的输入数据;运行得出电池实时的端电压。
一种基于整车数据的电池模型的校核和优化方法,所述步骤2.1具体为,依据电池组的开路电压特性,搭建“SOC-电压”MAP,将SOC变量输入给开路电压MAP,查表得出随时间的变化的理想电池开路电压;
依据电池组的电池内阻特性,搭建“SOC-电阻”MAP,将SOC变量输入给电阻MAP,查表得出随时间的变化的理想电池内阻;
在经济性工况中,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的内阻Rint是不同的,但都是关于电池SOC(rSOC)和电池温度的函数,表示为公式(1):
其中,Rint为电池内阻,Rdischarge为电池放电内阻,T为温度,SOC为电池荷电状态,Rcharge为电池充电内阻,Ib为电池电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7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厕巾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农业液体施用系统、方法和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