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7652.X | 申请日: | 202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3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一顺;潘阳;蒲州;李金桥;高嘉恒;谢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9/051 | 分类号: | B08B9/051;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蚯蚓 智能 管道 清理 机器人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仿造蚯蚓纵、环肌的交互舒缩以及体表的刚毛配合进行运动,搭载切割机构可以实现清除管道内残留固体沉淀物。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支撑装置、齿轮传动结构、清洗装置、筒体结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行走支撑装置包括三角凸轮机构、支撑腿和半球碗,共有两组;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齿条;清洗装置包括转轴、轴承、圆盘型切割毛刷,共有两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上下筒体和前后筒体;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方向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转盘;前后筒体均配有三条支撑腿以及一部可拆卸红外摄像机;本发明能在管道内稳定运行,不会发生侧滑、卡住等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机械用于管道清理,特别涉及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工业技术日益发达,化学化工管道成为运输工业化学品最常见的容器,但大多数化学品易被空气氧化为固体沉淀物附着在管壁上,从而影响了管道的运输效率,更严重的则会导致一些重大事故的发生。
蚯蚓之所以能在狭长的土缝中运动,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身体结构,将狭长的管道类比为狭长的土缝、支撑腿类比刚毛部分,为其仿造其身体构造、运动方式可以制作出一种机械装置,用于清理化工管道内因氧化而残余的固体沉淀。切割刀片距管壁0.5mm,防止刀片误触管壁,导致管壁损坏,更严重则会导致有毒化学气体的泄漏。
针对化学化工管道的固体沉淀的清理,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是通过高压清洗剂清洗,即通过高压水射流在强冲击力作用下,清除管道内表面的污垢。但其局限于短距离管道,且对管道尺寸大小要求过高、成本高。第二种是通过管道机器人清洗,但经查阅资料,发现目前的管道机器人基本上是使用轮式或履带式驱动(如专利号202080001663.2 以及 201610511231.0),对于倾斜角较大的管道,轮式或履带式驱动的清洗机器人很难保持平衡,容易出现侧翻、打滑等现象,因此这类机器人只能局限于水平管道的清洗,实用性大打折扣。因此,创新一种能耗低,成本低,并且还能实现对化学化工管道的清洗,尤为重要,且还要创新在竖直管道内运行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参考蚯蚓的运动方式以及身体结构,提供一种既实现低成本、方便拆装、有效清理化工管道内沉淀物,也能在竖直化工管道平稳运行的仿生蚯蚓管道清理机器人。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仿造蚯蚓纵、环肌的交互舒缩以及体表的刚毛配合进行运动,搭载切割机构可以实现清除化工管道内残留固体沉淀物,包括行走支撑装置、齿轮传动结构、清洗装置、筒体结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的行走支撑装置包括三角凸轮机构、支撑腿和半球碗,共有两组;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齿条,实现运动控制及方向控制;清洗装置包括转轴、轴承、圆盘型切割毛刷,共有两组;所述筒体结构包括上下筒体和前后筒体;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和电机控制系统;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方向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转盘;前后筒体均配有三条支撑腿以及一部可拆卸红外摄像机;本发明能在管道内稳定运行,不会发生侧滑、卡住等情况。
所述前后筒体均设有三个支撑腿,支撑腿与凸轮进行配合,外端安装半球碗;上下筒体通过螺纹孔连接,且均装有空心圆筒,内部装饰螺纹线,用于与清洗装置连接,齿轮传动结构中的齿条与前后筒体连接,电机控制系统与蓄电池相连,连接电机以及上下筒体的清洗装置。所述三角凸轮机构中支撑腿与凸轮进行配合,分别安装在前、后筒体,根据凸轮的旋转控制支撑腿的伸缩;所述清洗装置安装在上下筒体;
上述的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中,所述前后筒体均匀设有三个支撑腿,并与齿轮传动结构中的齿条连接。
上述的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中,所述三角凸轮机构中支撑腿与凸轮进行配合,分别安装在前、后筒体,根据凸轮的旋转控制支撑腿的伸缩。
上述的一种仿生蚯蚓的智能管道清理机器人及其工作方法中,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齿轮和齿条,齿条与前/后筒体相连,依靠齿轮的转动来控制前/后筒体的伸缩,齿轮正反转控制齿条前后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76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