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5357.0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7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段婉茹;赵改平;李富超;薛雅茹;宋梅;任建澄;浦入予;肖有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F2/4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i aad 寰枢关 节间 融合 | ||
1.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融合器基体支撑环(4)、第一锥形螺栓(5)、第二锥形螺栓(6)、中间连接部件(7);
所述壳体(1)包括上撑开壳体(2)和下撑开壳体(3);
所述第一锥形螺栓(5)包括呈倒锥形的第一锥形螺栓头部(17)、第一锥形螺栓工作部位(18);
所述第二锥形螺栓(6)包括呈倒锥形的第二锥形螺栓头部(22)、第二锥形螺栓工作部位(23);
所述上撑开壳体(2)通过内凹卡条滑动结构(8)与下撑开壳体(3)相嵌合;所述融合器基体支撑环(4)设置于上撑开壳体(2)和下撑开壳体(3)内部;所述中间连接件(7)穿过融合器基体支撑环(4),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锥形螺栓(5)和第二锥形螺栓(6);所述第一锥形螺栓工作部位(18)的螺距大于第二锥形螺栓工作部位(23)的螺距,且第一锥形螺栓头部(17)的直径小于第二锥形螺栓头部(22)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为“子弹头”结构,尾端设置有圆形通孔(10);所述圆形通孔(10)与第一锥形螺栓头部(17)相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开壳体(2)和下撑开壳体(3)表面均设置有方形通孔结构(9);
所述融合器基体支撑环(4)的上下表面两端设置有对称的凸体方块结构(13);所述凸体方块结构(13)与方形通孔结构(9)相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基体支撑环(4)内部两侧设置有螺纹结构(14);所述螺纹结构(14)包括左螺旋内螺纹(15)和右螺旋内螺纹(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螺旋内螺纹(15)的螺距比右螺旋内螺纹(16)的螺距大,所述左螺旋内螺纹(15)的长度比右螺旋内螺纹(16)的长度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螺栓工作部位(18)设置有与左螺旋内螺纹(15)相匹配的右螺旋外螺纹(19);
所述第二锥形螺栓工作部位(23)设置有与右螺旋内螺纹(16)相匹配的左螺旋外螺纹(2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7)一端为十字结构(26);另一端为一字结构(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螺栓头部(17)设置有六角沉孔结构(20);所述第一锥形螺栓工作部位(18)末端设置有与十字结构(26)相嵌合的十字沉孔结构(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形螺栓工作部位(23)末端设置有与一字结构(27)相嵌合的一字沉孔结构(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BI-AAD寰枢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开壳体(2)和下撑开壳体(3)表面设置齿状结构(11);
所述下撑开壳体(3)尾部沿高度方向的侧边设置有与夹持器具相匹配的阶梯槽结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上海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535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烧伤科输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塑料袋加工用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