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4761.6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魏鹏程;徐荣斌;施建军;吴国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游生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1D5/00;D01F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冯艳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再生 环保 花式 纺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及其制备方法;环保花式色纺纱由第一复配粗纱及第二复配粗纱加工而成;第一复配粗纱按重量份计,由30~40%的翠绿循环涤、20~25%的藏青循环涤、15~25%的竹炭短纤维及余量的白色精梳落棉制成;第二复配粗纱按重量份计,由35~45%的翠绿循环涤、25~30%的宝兰循环涤、10~15%的再生植物纤维及余量的白色精梳落棉制成;本发明所制备的色纺纱以循环涤、再生植物纤维及落棉等为原料,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比较环保;此外,本发明所制备的色纺纱还具有抗菌性能好,性能优等优点。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也有效地保证了其品质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色纺纱就是先将纤维染成有色纤维,然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纤维经过充分混合后,纺制成具有独特混色效果的纱线。
色纺纱能实现白坯染色所不能达到的朦胧的立体效果和质感。色纺纱使用起来无污染,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色差。因此,颜色柔和时尚、能够应对小批量多品种灵活生产的色纺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高档服饰产品中。
色纺由于采用“先染色、后纺纱”的新工艺,缩短了后道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相对于采用“先纺纱后染色”的传统工艺,色纺纱产品性能优于其它纺织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众所周知,在纺织领域中经常会产生落棉现象,如果不对落棉进行一定的再生利用不仅是对原料或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生产的成本。此外,现有工艺制备的色纺纱产品虽然力学性能相对比较优良,但是其本身的抗菌性能相对不足,这不仅影响了色纺纱的使用寿命,也影响了其本身的品质。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备的色纺纱以循环涤、再生植物纤维及落棉等为原料,不仅节约了生产的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对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比较环保。此外,本发明所制备的色纺纱还具有抗菌性能好,性能优等优点。延长了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也有效地保证了其品质和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再生落棉的环保花式色纺纱,所述环保花式色纺纱由第一复配粗纱及第二复配粗纱加工而成;
所述第一复配粗纱按重量份计,由30~40%的翠绿循环涤、20~25%的藏青循环涤、15~25%的竹炭短纤维及余量的白色精梳落棉制成;
所述第二复配粗纱按重量份计,由35~45%的翠绿循环涤、25~30%的宝兰循环涤、10~15%的再生植物纤维及余量的白色精梳落棉制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再生植物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按1:0.8~1.0的质量比将混合秸秆碎料与混合浆粕一同投入质量为混合浆粕12~15倍、浓度为80~88wt%的4-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中,然后向其中补加质量为混合秸秆碎料1.5~2.0%的3,4,5-三羟基苯甲酸丙酯,真空混合搅拌的条件下,在75~90℃的条件下保温处理7~10h;
Ⅱ、保温处理完毕后,对所得混合料液进行过滤及脱泡处理,然后对所得的纺丝原液进行纺丝处理;纺丝过程中,喷出的原液细流先经长度为5cm充有氮气的气隙,再进入25wt%的4-甲基吗啉-N-氧化物水溶液,而后在60~65℃的温度下,于2.5m长的凝固浴中凝固成形;
Ⅲ、步骤Ⅱ中所得凝固成形的纺丝产品再依次经水洗、上油及烘干处理后,所得即为再生植物纤维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游生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龙游生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7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