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4381.2 | 申请日: | 202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叶清东;陈学敏;余跃明;周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6;B22C9/04;B22C9/18;C23G1/04;C23G1/12;C23C8/10;B21B1/46;B21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型 铝镁硅 合金 铸造 轧制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合金铸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通过将铝镁硅合金填充到造型工具内部,此时铝镁硅合金的温度逐渐降低,并配合使用锉刀或雕刻刀作细部形状的修正,从而达到对铝镁硅合金造型制芯的目的,再通过将铝镁硅合金浸入含有硫酸的水溶液内部,需要对铝镁硅合金表面的黑渣进行消除时,通过对铝镁硅合金表面进行氧化处理,从而对铝镁硅合金表面的黑渣进行有效的处理,最后通过将成型后的铝镁硅合金经酸洗去除氧化皮后进行冷连轧,在轧辊间的相互挤压下,能够对铝镁硅合金进行连续的轧制,提高了铝镁硅合金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了铝镁硅合金的耐腐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铸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合金是宏观均匀,含有金属元素的多元化学物质,一般具有金属特性。任何元素均可采用作合金元素,但大量加入的仍是金属。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组元,或简称为元。由两个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二元合金,由三个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三元合金,由三个以上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多元合金。固态下,合金可能呈单相亦可能呈复相的混合物;可能呈晶态、亦可能呈现准晶状态或非晶状态。晶态合金中依其组成元素的原子半径、负电性以及电子浓度等等差异情况不同,可能出现的相有保持与基底纯元素相同结构的固溶体以及不和任何组成元素结构相同的中间相中间相包括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laves相、σ相、间隙相和复杂结构的间隙式化合物等等。合金在平衡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相可以从相平衡图得知。
现有的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过程繁琐,成本高,同时铸造和轧制后的铝镁硅合金抗拉强度和韧性差,导致铝镁硅合金的质量低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具备抗拉强度和韧性强等优点,解决了镁硅合金的质量低下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抗拉强度和韧性强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新型铝镁硅合金铸造与轧制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高温熔炼
将其铝镁硅合金放置到铸造炉内部,铸造炉内部的温度为700-850摄氏度,此时铸造炉内部的铝镁硅合金逐渐由固体转化为液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将铸造炉内部抽气实行真空,由于铝镁硅合金在高温下挥发性较大,铝镁硅合金中的杂质在真空的作用下,会从铝镁硅合金中逸出,再通过真空自耗炉来对铝镁硅合金进行二次熔炼,从而创造良好的去气条件和强脱氧气氛,将铝镁硅合金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S2、冷却浇铸
熔炼后的铝镁硅合金取出后,静置15-30分钟,并对铝镁硅合金附近的温度控制到100-350摄氏度,在浇铸前,将铸造炉内部的真空进行抽取,当铸造炉内部达到一定的真空度时,此时铝镁硅合金会发生聚合或缩聚反应,反应时间为15分钟,此时可在铝镁硅合金内部添加一些附加物来提升铝镁硅合金的质量。
S3、造型制芯
通过将铝镁硅合金填充到造型工具内部,铝镁硅合金的流动量为250-220Kg,静置一段时间,使铝镁硅合金自身的温度逐渐降低,并通过硬蜡的方法来对造型工具进行改变形状,并配合使用锉刀或雕刻刀作细部形状的修正,再不影响铝镁硅合金流动性的情况下,对铝镁硅合金的外形进行改变,从而达到对铝镁硅合金造型制芯的目的。
S4、氧化酸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星轻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3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