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382356.0 申请日: 2022-04-12
公开(公告)号: CN114752506A 公开(公告)日: 2022-07-15
发明(设计)人: 李秀军;宋冬冬;殷幼平;王中康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A01N63/30;A01P7/04;A01P21/00;A01G13/00;A01G7/06;A01G22/45;C12R1/645
代理公司: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代理人: 周松强
地址: 650051 云南***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地下害虫 防治 菌株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及其应用。本申请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为保藏号CGMCC No.22423的莱氏绿僵菌QJMr101。本申请的菌株及其微生物制剂,对地老虎、小地老虎和金针虫都具有杀灭作用,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地下害虫的发生。并且,本申请的微生物制剂对烟苗等农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起到预防死苗死棵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指在土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和地蛆等。这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寄主广。例如蛀食幼苗的地下组织,例如幼苗的幼根、地下茎等,使幼苗不能出土或整苗枯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也主要取食农作物的根、茎、块根、块茎、幼苗及生长点等,常常造成缺苗、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是严重为害农作物种植业的一大难题。

目前,对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例如毒死蜱、辛硫磷等能够快速有效的杀灭蛴螬。虽然具有速效性好的优点,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存在以下危害或隐患:第一,在对害虫进行杀伤毒害的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虫益鸟也有杀伤作用,长此以往会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第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农药在环境中逐渐积累,尤其是在土壤中,产生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第三,农药被农作物吸收、进入动物体内,经过生物富集浓缩,使其毒性更大,这就不仅使得害虫的天敌更易受到毒害作用,而且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农药残留也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影响农作物的生产和贸易;第四,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使害虫产生极强的抗性,不仅影响害虫防治效果,而且会陷入不断增加化学农药使用剂量的恶性循环。目前,防止农药污染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关切的重点,化学农药滥用相比于虫害会产生更为严重和深远的危害。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已有相关研究显示,可以采用微生物进行害虫的生物防治;但是,目前能够简便有效杀灭各种地下害虫的生防制剂十分缺乏。大力开发研制微生物农药尤其是基于丝状真菌的生防制剂势在必行,是解决化学农药3R问题(即抗性、再增猖獗和残留)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菌株,该菌株为保藏号CGMCCNo.22423的莱氏绿僵菌QJMr10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从地老虎僵虫中分离获得一株真菌菌株,即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i),标记为莱氏绿僵菌QJMr101;其具有液固两相发酵生产效率高、产孢量大的优点,分生孢子的含量可达150-300亿/克,对地老虎、小地老虎和金针虫等多种地下害虫具有较强的侵染活性。因此,本申请对该菌株进行保藏,并将其用于制备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微生物制剂,采用本申请的菌株或其制备的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的控制植物根部生长过程中的地下害虫。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发明人从地老虎僵虫的微生物菌群中分离获得了三株具有不同功能的地下害虫防治的真菌菌株,对三株真菌菌株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三株真菌菌株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QJMa143、球孢白僵菌QJBb181和莱氏绿僵菌QJMr101。本申请主要是对莱氏绿僵菌QJMr101进行保护,其他两个真菌菌株分别在其他的专利申请中进行保护。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公开了本申请的菌株在制备地下害虫防治的微生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申请的再一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微生物制剂,该微生物制剂包括莱氏绿僵菌QJMr101和/或莱氏绿僵菌QJMr101活性物质。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莱氏绿僵菌QJMr101活性物质为莱氏绿僵菌QJMr101的分生孢子和/或微菌核发酵产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2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