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循环用工作介质、热循环系统用组合物以及热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81677.9 | 申请日: | 201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91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光;上野胜也;大塚哲央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K5/04 | 分类号: | C09K5/04;F25B1/00;F25B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董庆;刘多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用工 介质 循环系统 组合 以及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于热循环系统的工作介质中,具有能够代替R410A的循环性能,且对装置的负荷小、燃烧性低、抑制了自分解性、而且对地球温暖化的影响低,因而即使泄漏也能够稳定使用的热循环用工作介质以及含有其的热循环系统用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热循环系统。一种热循环用工作介质,以满足规定的式的量比、且总量相对于工作介质总量为90~100质量%的比例含有三氟乙烯和二氟甲烷和选自1,1‑二氟乙烷、氟乙烷、丙烷、丙烯、二氧化碳、2,3,3,3‑四氟丙烯以及(E)‑1,3,3,3‑四氟丙烯的至少1种,其温度梯度在10℃以下。
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7/031946,国际申请日为2017年9月5日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阶段后国家申请号为201780055085.5的标题为“热循环用工作介质、热循环系统用组合物以及热循环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循环用工作介质以及含有其的热循环系统用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制冷机用制冷剂、空调机用制冷剂、发电系统(废热回收发电等)用工作介质、潜热输送装置(热管等)用工作介质、二次冷却介质等热循环系统用工作介质,使用三氟氯甲烷、二氟二氯甲烷等氯氟烃(CFC)、二氟氯甲烷等氢氯氟烃(HCFC)。但是,CFC以及HCFC被指出对平流层的臭氧层有影响,目前是限制对象。
由于这样的原因,作为热循环系统中使用的热循环用工作介质,使用对臭氧层的影响少的二氟甲烷(HFC-32)、四氟乙烷、五氟乙烷(HFC-125)等氢氟烃(HFC)来代替CFC和HCFC。例如,R410A(HFC-32和HFC-125的质量比为1∶1的近似共沸混合制冷剂)等是现今被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但是,HFC被指出可能导致温室效应。
R410A由于冷冻能力高而广泛用于所谓的称为中央空调和室内空调的通常的空调机器等。但是,温室效应系数(GWP)高达2088,因此要求开发低GWP的工作介质。此时,要求开发以仅替换R410A、可直接继续使用至今为止使用的机器为前提的工作介质。
最近,由于作为具有碳-碳双键的HFC的氢氟烯烃(HFO)具有碳-碳双键、该键容易被大气中的OH自由基分解,因此作为对臭氧层的影响少、且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少的工作介质对其有所期待。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饱和的HFC称为HFC,与HFO区别使用。此外,有时也将HFC明确记为饱和的氢氟烃。
作为使用HFO的工作介质,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使用在具有上述特性的同时可得到优良的循环性能的三氟乙烯(HFO-1123)的工作介质相关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以提高该工作介质的不燃性、循环性能等为目的,还尝试了在HFO-1123中组合各种HFC或HFO制成工作介质。
此处,已知HFO-1123如果在高温或高压下有火源,则有时会发生所谓的自分解反应。因此,在使用HFO-1123的工作介质中,尝试通过与其它成分组合,得到抑制了HFO-1123的自分解反应的工作介质。例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以规定的比例混合HFO-1123、和HFC-32、和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可得到抑制了HFO-1123的自分解反应的耐久性高的工作介质。
但是,在热循环系统中使用的工作介质中,要求环境负荷更少、高性能且安全的工作介质,例如,要求在比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条件更严苛的条件下、可抑制HFO-1123的自分解反应的热循环用工作介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57764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7833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1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