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防离析柔性串筒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0931.3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6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卢冠楠;刘丹娜;肖向荣;宋海山;石兆斌;雷领;赖引民;邵文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 代理人: | 初向庆 |
地址: | 100027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筑 离析 柔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防离析柔性串筒,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连接的串筒单元,每个串筒单元包括筒体及法兰,所述筒体是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的上圆下扁的漏斗状结构,其上半部横截面为圆形,下半部为扁嘴,且两相对侧的内壁相互贴合,其顶口设有向外翻折一定宽度的环形翻边,所述法兰包括上法兰和下法兰,上法兰压在筒体的翻边顶面,下法兰套在筒体上并紧靠翻边底面,上法兰与下法兰间通过螺栓连接并将翻边夹紧固定;上下串筒单元的法兰间通过索具或吊杆连接。本发明使混凝土在一种受约束的状态下流动,不会发生离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涉及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离析的柔性串筒。
背景技术
混凝土离析是指混凝土拌和物成分相互分离,内部组成和结构不均匀的现象。在大型混凝土结构件的浇筑时,当混凝土自由下落的高度超过两米时,就会发生离析现象。离析的出现会大幅度降低混凝土结构件的强度和承载能力,影响混凝土结构件的安全性;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件的表观效果差,容易出现砂纹、骨料外露、钢筋外露等现象,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当混凝土结构件的浇筑高度超过两米时,竖向浇筑通常都会采用导管、串筒或溜槽进行输送,起到对混凝土进行收拢凝聚、防发散、缓冲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混凝土离析。
现有防离析技术中,导管、串筒均为薄钢板卷制的筒状结构,节段长度为1.0~2.0米,节段之间采用螺栓丝扣连接或者钢筋吊环连接,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升高,逐节拆除导管或者串筒,以保持导管或者串筒的底口距离混凝土面的距离小于2米。
混凝土溜槽在防离析方面效果较好,但是因为溜槽需要一定角度才能保证混凝土靠自重在溜槽内自行流动,为了调整溜槽角度,往往需要搭设稳定可靠的溜槽支架,增加了浇筑成本和支架搭设高空作业风险,此外,溜槽的开口位置固定,混凝土的模内分布也受限,因此其适用场所十分有些,主要用于面积较小的浅基坑素混凝土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落差不大时,串筒和导管均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离析效果,但是当浇筑落差较大时,由于混凝土混合料中的碎石、砂浆、水泥浆的容重不同及与串筒壁的摩阻不同,自由落地速度在一定距离以后就会出现差异,离析就在所难免。在某些工程施工中,如大型深基坑等地下结构,混凝土垂直下落高度可达到10m以上,部分案例中达到40m,离析现象更加突出,如果不采取防离析措施或者措施不当,将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影响更加巨大。
目前国内对大落差混凝土浇筑离析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串筒或者导管底口设置弯头,以阻止混凝土入模的速度,但是该办法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在弯头处的混凝土就已经离析,因此不能很好起到防离析作用,且会经常发生弯头处堵管的情况;另一种办法是在导管或者串筒的中间一个或几个位置设置一种闸阀结构,分节限制混凝土的自由落地高度,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水泥浆的粘黏而导致闸阀不能自如的开合,影响后期浇筑,且由于闸阀为机加工件,一般重量比较重,工人在安、拆时操作困难,清理费时费力,因此,推广应用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防止大落差混凝土浇筑时离析的柔性串筒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浇筑防离析柔性串筒,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连接的串筒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串筒单元包括筒体及法兰,所述筒体是采用柔性橡胶材料制成的上圆下扁的漏斗状结构,其上半部横截面为圆形,下半部为扁嘴,且两相对侧的内壁相互贴合,其顶口设有向外翻折一定宽度的环形翻边,所述法兰包括上法兰和下法兰,上法兰压在筒体的翻边顶面,下法兰套在筒体上并紧靠翻边底面,上法兰与下法兰间通过螺栓连接并将翻边夹紧固定;上下串筒单元的法兰间通过索具或吊杆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09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评估商标价格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集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