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0688.5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1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阳;赵巧玲;李聪;刘艳伟;张桂征;闭立辉;蒋满贵;潘志新;韦伟;崔秋英;张雨丽;王霞;黄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2 | 分类号: | C12N15/12;C12N15/89;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许文宗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蚕 嗅觉 受体 基因 bmor56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了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用于家蚕育种,能够提升家蚕的食性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蚕育种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
背景技术
家蚕是一种典型的鳞翅目昆虫,主要以桑叶为食,也能取食桑科、菊科或榆树科等其它植物。有研究表明,通过对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中所有幼虫表达的嗅觉受体进行功能分析,发现其中一种嗅觉受体BmOR56对顺式茉莉酮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而顺式茉莉酮是桑叶的主要挥发物质之一,能特异性的吸引家蚕幼虫。因此,将BmOR56基因用于家蚕育种,可能提升家蚕的食性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能够用于家蚕育种,提升家蚕的食性范围。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用于家蚕育种。
进一步地,对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执行敲除,将敲除BmOR56的家蚕用于家蚕育种。
进一步地,根据BmOR56基因CDS序列信息,设计gRNA靶位点,靶位点序列如SEQ IDNO.2~3所示;根据靶位点序列设计引物并合成sgRNA,引物序列如SEQ ID NO.4~6所示;将sgRNA和cas9蛋白注射入家蚕蚕卵;注射蚕卵孵化后经过饲养,筛选出所需的家蚕品系用于家蚕育种。
进一步地,用于培育不同取食行为的家蚕。
进一步地,用于培育取食生菜的家蚕。
进一步地,用于培育取食甘蓝的家蚕。
进一步地,用于培育不同生长速度的家蚕。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家蚕嗅觉受体基因BmOR56的用途,能够用于家蚕育种,提升家蚕的食性范围。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CRISPR/cas9获得突变体;(A)BmOR56基因结构和gRNA位点,BmOR56基因位于第28染色体,有6个外显子,黑线表示内含子,矩形表示外显子,Met表示起始密码子,stop表示终止密码子;2个gRNA靶位点均位于第一外显子上,红色背景序列为gRNA靶序列,蓝色背景序列为PAM(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B)纯合突变体的产生;将sgRNA和cas9蛋白的混合物注射到蚕卵中,在发育成蛾并产卵后,对其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保留杂合子突变体留种,最终在G3代中筛选出纯合突变体;
图2为突变系中BmOR56基因结构分析和氨基酸结构分析;(A)两种突变体在1号靶点的基因组结构变化;(B)两种突变体在2号靶点的基因组结构变化;(C)突变体中基因发生无义突变;
图3为BmOR56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A)BmOR56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B)BmOrco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C)离子型受体的表达分析;*表示T检验结果P0.05,**表示T检验结果P0.01,***表示T检验结果P0.001;
图4为突变体中肠解剖模式图;给饥饿12h后的五龄起幼虫分别饲喂苹果(A)、梨(B)、玉米(C)、生菜(D)和甘蓝(E),喂食12h后的家蚕中肠显示为苹果(F)、梨(G)、玉米(H)、生菜(I)和甘蓝(J);
图5为突变体家蚕广食性检测分析;A:体重变化;B:形体变化模式图;C:蚕沙数;D:添食前状态;E:添食后状态;统计分析每头家蚕的平均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06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增量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竖井救援通讯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