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78046.1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1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03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松;杨艺宗;朱丽梅;张初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8/10 | 分类号: | 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黄灿林 |
地址: | 361024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囊 全自动 薄膜 分离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包括:进料座;摩擦组件,碾压轮组,分离箱,所述分离箱包括位于碾压轮组下方的分离组件,位于分离组件一端的负压抽吸结构,设置在分离组件下方的耳片收集槽,位于耳片收集槽一侧的薄膜收集槽;分离组件包括与分离箱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将不同形状和厚度的耳片裁片全部经进料座导入,经过揉搓组件、碾压轮组等模拟人手的揉搓动作,将耳片与薄膜分离开来,再通过翻搅辊对分离的耳片和薄膜进行搅拌,使较轻的薄膜浮于耳片的上方,将薄膜通过负压抽吸结构抽走,剩下耳片单独收集,在不破坏耳片的前提下将耳片与薄膜自动分离,自动化程度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帘式气囊(CAB)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用于保护车内乘员的头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并且达到了气囊应该展开的条件,CAB模块是设计成在乘员头顶处展开,模块内部的气带由于受到内部压力展开,气带在固定的位置展开充气来保护乘员的头部。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在帘式气囊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独立的耳片裁片,此耳片裁片由激光裁床切割成型,裁片表面带有塑料薄膜,耳片裁片和塑料薄膜由于激光切割的高温,裁片边缘会与薄膜熔融在一起,然而耳片裁片使用是不需要塑料薄膜,需要提前撕去,由于耳片裁片形状各异,厚薄不一,所以目前只能人工撕去,耳片使用数量庞大,占用大量人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帘式气囊耳片的全自动薄膜分离设备,包括:
进料座;
揉搓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料座内部的开合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合板上方的揉搓板;
位于所述进料座下方出料口的碾压轮组;
分离箱,包括位于所述碾压轮组下方的分离组件,位于所述分离组件一端的负压抽吸结构,设置在所述分离组件下方的耳片收集槽,位于所述耳片收集槽一侧的薄膜收集槽;
所述分离组件包括与所述分离箱内壁构成一翻搅空间的网板结构,以及设置在所翻搅空间内的翻搅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揉搓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开合板锁固的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揉搓板锁固的第二驱动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碾压轮组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料座出料口的固定滚辊与移动滚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碾压轮组进一步包括安装架,开设在所述安装架内的滑槽,连接在所述滑槽中的滑块,所述固定滚辊贯穿固定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移动滚辊贯穿固定在所述滑块上的,所述固定滚辊通过皮带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翻搅辊包括一滚动辊,所述滚动辊上插接固定有若干组交错的十字杆,所述滚动辊通过皮带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进料座为一中空的倒梯型结构。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网板结构至少包括第一网板与第二网板,所述第二网板上连接有推动件。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负压抽吸结构与分离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分隔网板,所述分隔网板位于所述薄膜收集槽的上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8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