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口检测模块和方法、功率管理芯片、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7980.1 | 申请日: | 202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9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桂华;姜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15 | 分类号: | G06F1/3215;G06F1/3234;G06F13/4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董琳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口 检测 模块 方法 功率 管理 芯片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接口检测模块和方法、功率管理芯片、电子设备;接口检测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第一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分别连接待检测接口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的第一信号读取端,用于检测待检测接口是否接入对方设备,向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检测结果;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第二检测电路的控制端,用于在读取到第一检测结果后,向第二检测电路发送第一使能信号;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的第二信号读取端,用于在接收第一使能信号后,检测待检测接口接入对方设备后的接口特征,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向控制电路发送第二检测结果。本申请能够降低接口检测过程中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口检测模块和方法、功率管理芯片、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USB Type-C Power Delivery协议(简称PD协议),是一种基于特定接口(如Type-C接口)的功率传输协议。PD协议最大可支持100W(20V/5A)的功率传输,同时支持供电角色转换,能满足绝大部分电子设备供电需求,从而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以Type-C接口为例进行说明,在PD协议的Type-C通信中,首先第一步是识别Type-C设备的连接。其中Type-C连接检测是通过Type-C接口的两个CC通道以及VBUS(电源接线)实现的,对应电缆中的CC d端口,只有一路连通,CC1或者CC2,另一路CC为VCONN,为E-Mark供电。根据PD协议规范,采用特定接口的设备类型包括SNK(用电设备)、SRC(供电设备)或DRP(双角色端口设备,即可以作为SRC检测SNK,又可以作为SNK检测SRC),功率分为0.5A、1.5A、3A等几个级别。Type-C设备连接后需要根据CC线(如采用Type-C接口的电源接线)上的电压来识别接入设备的类型及功率。这就需要识别Type-C设备等对方设备连接的方法。在传统的接口检测方案中,有的USB Type-C接口的识别电路虽然能够识别Type-C设备,但是这类识别电路需要采用场效应管及电子开关,电路中元器件较多,电路结构复杂,导致识别及相关判断流程繁琐,对应检测过程需要相对高的功耗。还有的ADC型Type-C自动识别电路设置有ADC,其通过ADC(模数转换模块)测试两个CC口的电压,判断两个CC口的电压范围,从而得出Type-C接口的连接情况,这类电路虽然能够实现Type-C的识别,但是在Type-C接口无连接的情况下,需要ADC对Type-C对应的CC口不停检测,导致产品的待机功耗很大。可见传统的接口检测方案存在功耗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接口检测模块和方法、功率管理芯片、电子设备,以解决传统的接口检测方案存在功耗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口检测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
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检测端分别连接待检测接口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信号读取端,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接口是否接入对方设备,并在所述待检测接口接入所述对方设备之后,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第一检测结果;
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电路的控制端,用于在读取到所述第一检测结果后,向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发送第一使能信号;
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二信号读取端,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使能信号后,检测所述待检测接口接入所述对方设备后的接口特征,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所述第二检测结果。
可选地,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电路的控制端;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在未读取到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时,产生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检测电路检测所述待检测接口是否接入对方设备的第二使能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控制端向所述第一检测电路传输所述第二使能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79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