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矫治器膜片及矫治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7965.7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琦;谭睿哲;阎雪;朱红娟;杜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88 | 分类号: | C08G63/688;C08G63/672;C08G63/189;C08G18/46;C08L75/06;C08K3/36;C08J5/18;C08L67/02;A61C7/00;B32B27/36;B32B27/40;B32B27/08;B32B27/06;B29D7/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矫治 膜片 | ||
1.一种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治器膜片为环状二元酸含量5%-30%的共聚酯;所述的矫治器膜片的透光率大于92%,所述的矫治器膜片的拉伸模量为1700-2300MPa,断裂伸长率为270-340%;所述的环状二元酸由以下任意两种或三种组成:对苯二甲酸和/或噻吩二甲酸和/或呋喃二甲酸和/或萘二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治器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种环状二元酸与乙二醇、无水乙酸锌一起加入到1000mL反应釜中,抽真空、充氮气置换三次,开启搅拌,升温至220-240℃,控制压力在0.2-0.3MPa;
S2:在体系中加入三氧化二锑,升温至270℃,缓慢抽真空预缩聚0.5h;
S3:控制真空度在60Pa以下反应缩聚3h,得到环状二元酸含量在5%-30%的共聚酯;
S4:将共聚酯放入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塑化,挤出机熔融塑化温度为265-295℃,得到熔体;
S5:将S4中得到的熔体放入成型模头中,模头温度为265-295℃,得到板材或延伸薄膜;
S6:将S5中得到的产物预热到190℃,分别向纵向和横向拉伸2-4倍,得到矫治器膜片。
3.一种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包括:二层或三层,所述的矫治器膜片中至少一层包括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器膜片,所述的矫治器膜片的厚度为100-2500μm,层与层之间的撕裂强度为85-130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成型模头结构包括: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所述的第一层下表面通过转轴连接在底座上,所述转轴的转速为100-1200r/min,所述的第二层与所述的第三层为圆环状结构,所述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的高度范围分别为0.1-0.5mm,直径为3-15cm;还包括微针板,所述的微针板的直径比所述的第二层和所述的第三层直径小,所述的微针板上方连接把手;
步骤S5与步骤S6替换为:将步骤S4中得到的熔体倒入第一层,通过转轴转动第一层,使得熔体均匀分散在第一层内,将微针板置于熔体表面,降温至190摄氏度,取出微针板;将第二层置于第一层上方,倒入熔体,旋转分散,将微针板置于熔体表面,降温至190℃,取出微针板;将第三层置于第二层上方,倒入熔体,旋转分散,降温至190摄氏度;
所述的第二层、第三层所用熔体包括但不限于:共聚酯、聚氨酯以及改性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为共聚酯膜片层,所述的第二层为聚氨酯膜片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氨酯膜片层的制备方法为:将所述的环状二元酸与二元醇缩聚成含有端羟基的聚酯,与异氰酸酯反应制备聚氨酯膜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环状二元酸为噻吩二甲酸,所述的二元醇为乙二醇,所述的噻吩基聚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噻吩二甲酸与乙二醇按照1:0.9的比例加入催化剂无水乙酸锌进行酯化反应,催化剂的用量为噻吩二甲酸和乙二醇用量的0.2%,反应在惰性气氛下进行,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5h;
b:将a的体系抽真空,加入三氧化二锑进行反应,所述的三氧化二锑的用量为噻吩二甲酸用量的0.1%,最后维持反应温度在250℃,反应3h得到噻吩基聚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矫治器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噻吩基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b反应得到的噻吩基聚酯10份,在100℃的真空环境下脱水2h,当水分质量分数小于0.1%时,停止抽真空;
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降温至室温,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12份,辛酸亚锡0.15份,升温至80℃,反应2h,得到噻吩基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79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