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5477.2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3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程向朝;尹晗;罗天贵;宋海东;徐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49/04 | 分类号: | A01B49/04;A01B33/02;A01B33/08;G01N33/24;G01N15/08;G01N1/08;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 土壤 智能 耦合 治理 卷积 神经网络 模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属于盐碱土壤治理领域,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底面为不封闭设置,所述底壳底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轮,所述底壳底面靠近左侧处设置有圆辊,所述圆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两端活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板,所述圆辊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刀片,所述连接板顶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壳顶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侧壁开设有通槽,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土地上的盐碱土壤进行松土,并对土壤中多个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传输汇总,方便后期指定处合适的治理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土壤治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
背景
土地盐渍化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盐碱成分在土体中积累,使得其他类型的土壤逐渐向盐渍土演变的成土过程,原始土壤和不合理的施肥、特殊的水分运行方式、不合理的种植方式均可造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易溶性盐分,当土壤表层含盐量超过0.1%时,即属滨海盐渍土。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全球问题。在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开发利用盐碱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国人多地少,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占据了大量耕地,而由于灌溉不当造成大量耕地盐碱化。另一方面,我国约15 亿亩盐碱地80%处于荒芜状态。所以,开发利用盐碱地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粮食和能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便于将多个地区的盐碱土壤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后期治理,可在土壤中检测多种组分,再基于大数据分析,卷积神经网络的盐碱土壤智能化耦合治理技术,将人工智能感知获取的土壤特性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拟合,再经过基于本研究所设计的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流程,将物理滴灌、化学植物改良和生物土壤技术改良进行耦合,基于应用场景的不同建立各技术手段的实施阈值,形成盐碱土壤智能化耦合治理技术研究,实现盐碱土壤的感知-分析-调控治理的一体化、智能化技术方案。
经专利检索发现,公开号:CN213875687U,该装置在将盐碱土壤成分信息分析时,只能利用少量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其土壤的检测范围较小,所呈现的土壤数据只能局限于小块土地,不便于对大面积土壤进行实时检测,给后期土壤治理数据分析带来局限性,影响土壤治理的进展。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土地上的盐碱土壤进行松土,并对土壤中多个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将检测数据传输汇总,方便后期指定处合适的治理方案。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盐碱土壤智能耦合治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包括底壳,所述底壳底面为不封闭设置,所述底壳底面靠近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活动轮,所述底壳底面靠近左侧处设置有圆辊,所述圆辊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圆轴,所述圆轴两端活动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板,所述圆辊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刀片,所述连接板顶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底壳顶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壳体与底壳底面均为贯通设置,所述壳体与底壳侧壁均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侧壁均固定连接有输送轮,所述输送轮侧壁上活动连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接料机构,所述底壳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底壳后侧壁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隔板后侧壁设置有探测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活动板,所述活动板右侧壁与连接板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板左侧壁与底壳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侧壁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底壳顶面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端与活动块活动连接,所述螺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转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5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持久信道状态信息报告
- 下一篇:全自动榨油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