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式急冷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3797.4 | 申请日: | 2022-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7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月;毛军亮;朱红胜;雍占锋;梁龙;尹建树;郭连法;贾刚建;沈靖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F28D2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热 式急冷塔 | ||
一种蓄热式急冷塔,包括蓄热进口、冷却进口、吹扫进口、蓄热出口、冷却出口、吹扫出口、壳体、蓄热体、密封系统和动力系统。壳体把蓄热体分成三部分蓄热区、冷却区、吹扫区;蓄热体、密封系统、动力系统都在壳体内部。壳体外部有三组入口和三组出口,三组进口分别为蓄热入口、吹扫入口、冷却入口,三组出口分别为蓄热出口、冷却出口、吹扫出口。蓄热体分为三个区间蓄热区、吹扫区、冷却区,蓄热体是沿中心轴匀速旋转,三个区间的位置在蓄热体上不固定。动力系统为带动蓄热体连续、均匀转动。本发明蓄热式急冷塔具有降温迅速、烟气冷却后温度可控、运行稳定、烟气余热可利用、不增加烟气量、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投资费用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热式急冷塔,属于烟气治理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抑制烟气降温过程二噁英类物质的复合生成。
背景技术
在烟气治理领域为了防止二噁英再生成,通常烟气需要200-500℃区间设置急冷装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均要求烟气从500℃降到200℃的时间不超过1s。国内和国际上常采用的方式为液冷降温,例如喷水降温。液冷式急冷塔通常是直筒式结构,烟气从顶部进入,冷却后从底部出气。冷却液从顶部喷入急冷塔,冷却液通过喷枪雾化进入急冷塔,使得冷却液与烟气充分接触,喷液降温通常液体与热烟气流向相同,加大液体与烟气温差,加大烟气降温速度,烟气在降温过程中冷却液同时也发生汽化,从而极大的增大了烟气流量。液冷急冷塔具备降温速度快,不产生废液等优点。但是液冷急冷塔无法利用急冷塔烟气降温过程释放能量,极大降低整套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同时烟气在降温过程大量的汽化了冷却液,烟气经过急冷塔后烟气量极大的增大甚至成倍增加,造成后端处理设备、管路及风机等所有设备处理量变大,极大的增加项目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降温迅速、烟气冷却后温度可控、运行稳定、烟气余热可利用、不增加烟气体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投资费用低的蓄热式急冷塔。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热式急冷塔,包括吹扫出口、冷却出口、蓄热入口、吹扫入口、冷却入口、蓄热出口、壳体、蓄热体和动力系统;所述的吹扫出口、冷却出口和蓄热入口设在壳体的一侧,所述的吹扫入口、冷却入口和蓄热出口设在壳体的另一侧;所述的蓄热体设在壳体内,蓄热体由隔板沿轴向分割有冷却区、吹扫区和蓄热区,所述的动力系统设在蓄热体的底部,通过连接轴带动蓄热体转动,蓄热区、吹扫区、冷却区分别对应壳体两侧的蓄热入口、吹扫出口和冷却出口,三个区间按照“蓄热区-吹扫区-冷却区-蓄热区”顺序动态循环转动,转动过程中蓄热体中的冷却区、吹扫区和蓄热区分别将吹扫入口、冷却入口和蓄热入口进入的气体分别送入吹扫出口、冷却出口和蓄热出口;通过控制蓄热体(8)转速来控制蓄热区出口温度,转速越高,蓄热区出口温度越低。
另一种蓄热式急冷塔,包括吹扫出口、冷却出口、蓄热入口;、吹扫入口、冷却入口、蓄热出口、壳体、蓄热体和上下三通旋转阀;所述壳体中部呈柱筒状,上下两头呈喇叭状,对称扣装在一起,所述的蓄热体设在壳体中部的柱筒中,沿圆柱轴线竖直安装,蓄热体固定不动;壳体上下两头喇叭口内分别由隔板分割为多个奇数区间,壳体内部的多个区间有序组成壳体蓄热区、壳体吹扫区和壳体冷却区;位于下部的下三通旋转阀的出口处分别设有吹扫出口、冷却出口和蓄热入口,位于上部的三通旋转阀上分别分设有吹扫入口、冷却入口和蓄热出口;通过连接轴带动壳体转动,壳体上下两头喇叭口内部的多个壳体蓄热区、壳体吹扫区和壳体冷却区上下对应,按照“蓄热区-吹扫区-冷却区-蓄热区”顺序动态循环转动;通过上下三通旋转阀分别将吹扫入口、冷却入口和蓄热入口进入的气体分别送入吹扫出口、冷却出口和蓄热出口;通过控制蓄热体转速来控制蓄热区出口温度,转速越高,蓄热区出口温度越低。
所述由隔板沿轴向分割为冷却区、吹扫区和蓄热区,每个区的两端分别设有入口和出口,蓄热区和冷却区、吹扫区气流流向相反。
所述蓄热体的转速为1-10圈/小时。
所述的蓄热体截面呈蜂窝孔状,蜂窝通孔为圆形孔或多边形,孔的直径和边长小于5毫米,材质为陶瓷、沸石或金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燃烧控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3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