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1044.X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费宗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德锐仕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47/20;B24B41/06;B24B27/02;B24B27/00;B24B3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陈冠先 |
地址: | 2395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进给 数控 珩磨机 | ||
本发明涉及珩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夹持台,通过夹持台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机床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设有两组珩磨加工组件,珩磨加工组件位于机床和移动组件的正上方,本发明采用分体式结构,配合机床下方的移动组件对工件进行快速加工,提高加工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珩磨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
背景技术
珩磨机是利用珩磨头珩磨工件精加工表面的一种磨床,主要用于液压件、汽车、轴承等制造业中珩磨工件的内孔。
有些珩磨工件需要在其表面珩磨多个内孔,传统的珩磨机只能单一依次的珩磨工件的内孔,使得加工时间延长,致使生产效率缓慢。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采用分体式结构,配合机床下方的移动组件对工件进行快速加工,提高加工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式双进给数控珩磨机,包括机床,所述机床上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上设有夹持台,通过夹持台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所述机床一侧设有支架,所述支架顶部设有控制仓,所述控制仓内设有两组珩磨加工组件,珩磨加工组件位于机床和移动组件的正上方;
所述控制仓内设有固定在控制仓内壁上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的间距调节组件以及与间距调节组件相连接的两组移动安装架;
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板、安装在两个连接板之间的双螺纹丝杠和辅助滑杆以及与双螺纹丝杠连接的控制电机,所述双螺纹丝杠可转动设于连接板的中心处,所述辅助滑杆设有两组并分别设于双螺纹丝杠的两侧,所述控制电机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双螺纹丝杠和辅助滑杆上分别设有丝杠副和滑块,所述丝杠副和滑块均与移动安装架固定连接;
所述珩磨加工组件包括安装在控制仓顶部的顶板、安装在顶板上的旋转电机、安装在移动安装架上并与旋转电机相连接的机轴以及与机轴底部相连接的珩磨头。
进一步的,所述双螺纹丝杠采用正反螺纹结构,两组所述移动安装架均安装在双螺纹丝杠上,其中一组安装于双螺纹丝杠的正向螺纹上,另一组安装在双螺纹丝杠的反向螺纹上,控制电机能够带动双螺纹丝杠旋转,从而调整两组移动架之间的间距,使得移动架带动珩磨加工组件移动至工件所需珩磨的位置,采用双进给模式对工件进行快速珩磨,提高其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组件a和组件b,所述组件a和组件b均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相连接的螺纹杆以及安装在螺纹杆上的螺纹套,所述组件b通过固定架安装在组件a中的螺纹套上,所述组件a中的螺纹杆与机床保持同一水平方向,所述组件b中的螺纹杆方向与组件a中的螺纹杆呈垂直状态,组件a控制组件b在其上方做与机床同一水平方向的运动,同时利用组件b调整夹持台与机床垂直方向的位置,使得夹持台上的工件能够处于珩磨头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台设于组件b上方,且夹持台的底部与组件b的螺纹杆上的螺纹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仓顶部开设有便于移动安装架移动的直槽以及用于固定顶板用的锁紧孔。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孔设有多组且间隔均匀的排列在直槽两侧,所述顶板上设有与锁紧孔相配合的锁紧螺栓,移动安装架根据工件相邻加工孔之间的间距调整完位置后,通过顶板上的锁紧螺栓插入位置相对应的锁紧孔内,对该位置处的顶板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控制电机能够带动双螺纹丝杠旋转,从而调整两组移动架之间的间距,使得移动架带动珩磨加工组件移动至工件所需珩磨的位置,采用双进给模式对工件进行快速珩磨,提高其加工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德锐仕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德锐仕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10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随钻测量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