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注桩导管埋深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8599.9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4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马远刚;李云友;王翔;黄锐;高天;何成园;严华;刘彦峰;吕曹炯;李鸿猷;赵龙;李力;严晗;刘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8 | 分类号: | G01B21/18;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张晓冬 |
地址: | 43003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注 导管 测量方法 装置 以及 处理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灌注桩导管埋深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低成本且精确地确定出灌注桩导管底部在混凝土层的埋深,从而可以为建筑工程现场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指导。方法包括:处理设备获取灌注桩导管底部处装配的压力传感器所测量的混凝土压强P,灌注桩导管用于通过其导管结构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处理设备通过测距装置获取灌注桩导管在泥浆层往上暴露在空气中的暴露导管长度L0;处理设备在预先确定的泥浆层的泥浆容重γs、混凝土的混凝土容重γH以及导管总长度L的基础上,结合暴露导管长度L0以及混凝土压强P,通过下式求解导管混凝土埋深H:其中,x为压力传感器到灌注桩导管的底部开口的垂直距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导管埋深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各种建筑物的基础形式之一,属于隐蔽工程,起着将结构上部荷载传递到较深和较好地层中的作用,是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结构质量和安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浇筑桩身混凝土时,为保证桩身混凝土质量,采用水下灌注,即导管下放到桩底浇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口要始终保持在混凝土面以下,混凝土沿着导管逐渐灌入,混凝土液面不断上升,桩孔内的泥浆层逐渐被混凝土上顶后从桩孔口排出。
而灌注桩在施工时其导管埋深是影响桩基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水下混凝土流动扩散规律,若埋深过小,则易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桩身夹泥、断桩;若埋深过大,则底部导管口的超压力减小,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容易产生堵管,因此,应控制好灌注桩导管的埋入深度。
而在现有的相关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灌注桩导管埋深的测量,为在灌注了一定量的混凝土后将灌注桩导管提起,由人工测量埋设深度,但是此方法依赖于人工操作,费时费力,且在导管提起过程中存在导管埋深过小的风险,影响桩基灌注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灌注桩导管埋深测量方法、装置以及处理设备,用于低成本且精确地确定出灌注桩导管底部在混凝土层的埋深,从而可以为建筑工程现场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指导。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灌注桩导管埋深测量方法,方法包括:
处理设备获取灌注桩导管底部处装配的压力传感器所测量的混凝土压强P,灌注桩导管用于通过其导管结构往桩孔内灌注混凝土;
处理设备通过测距装置获取灌注桩导管在泥浆层往上暴露在空气中的导管长度L0;
处理设备在预先确定的泥浆层的泥浆容重γs、混凝土的混凝土容重γH以及导管总长度L的基础上,结合导管长度L0以及混凝土压强P,通过下式求解导管混凝土埋深H:
其中,x为压力传感器到灌注桩导管的底部开口的垂直距离,范围为0.5m至1m。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设备求解混凝土层高H之后,方法还包括:
处理设备判断实时监测的导管混凝土埋深H是否到达预设层高HN;
若是,则处理设备停止继续灌注混凝土。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若否,则处理设备确定导管混凝土埋深H到达预设层高HN所需的混凝土量;
处理设备控制继续灌注混凝土量的混凝土。
结合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85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