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7559.2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沛芮;马昕;姜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沛芮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4B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 |
地址: | 2500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防水 变形缝 结构 | ||
1.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形缝本体(1)、缓冲机构(2)、伸缩调控机构(3)、支撑座(4)、装饰封板(5)、导水机构(6)、进水管(7)、排水管(8)、触发开关(10)以及自导电机构(11);
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两侧内壁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缓冲机构(2),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2)之间设置有所述伸缩调控机构(3);
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两侧内壁还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座(4),且两个所述支撑座(4)共同连接有所述装饰封板(5);
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旁侧设置有所述导水机构(6),所述导水机构(6)通过所述进水管(7)与所述变形缝本体(1)连通,且所述导水机构(6)的一侧连通有所述排水管(8);
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旁侧设置有与所述导水机构(6)电连接的所述触发开关(10),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下侧设置有与所述触发开关(10)电连接的所述自导电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向阀(9);所述进水管(7)和所述排水管(8)上均设置有所述单向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固定板(202)、两个滑块(203)、两个连杆(204)以及缓冲弹簧(205);
所述支撑板(201)开设有导向滑槽(18),且两个所述滑块(203)均与所述导向滑槽(18)滑动连接;
两个所述滑块(203)均通过所述缓冲弹簧(205)与所述导向滑槽(18)的内壁连接,且两个所述连杆(204)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滑块(203)铰接,两个所述连杆(204)远离所述滑块(203)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板(202)铰接;
所述支撑板(201)固定设置于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板(202)与所述伸缩调控机构(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调控机构(3)包括导向滑座(31)、螺纹套(32)以及螺杆(33);
所述导向滑座(31)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固定板(202)上,且所述螺杆(33)固定设置于另一个所述固定板(202)上;
所述螺纹套(32)转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滑座(31)上,且所述螺纹套(32)与所述螺杆(33)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钮(12)和限位块(13);所述螺纹套(32)上固定套接有所述旋钮(12),所述螺杆(33)位于所述导向滑座(3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块(13),且所述限位块(13)与所述导向滑座(3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螺杆(33)的螺纹升角小于当量摩擦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机构(6)包括导水腔(61)、电磁板(62)、永磁活塞板(63)以及复位弹簧(64);
所述导水腔(61)设置于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旁侧,且所述电磁板(62)嵌设于所述导水腔(61)中,所述电磁板(62)通过多个所述复位弹簧(64)与所述永磁活塞板(63)连接,且所述永磁活塞板(63)与所述导水腔(61)的内侧壁密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防水变形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10)包括触发腔(101)、电磁块(102)、拉伸弹簧(14)、永磁块(103)、导电块(104)以及导电片(105);
所述触发腔(101)开设于所述变形缝本体(1)的旁侧,且所述电磁块(102)固定设置于所述触发腔(101)中;
所述电磁块(102)通过多个所述拉伸弹簧(14)与所述永磁块(103)连接,且所述永磁块(103)与所述触发腔(101)滑动连接;
所述导电块(104)固定设置于永磁块(103)的下表面,且所述导电片(105)设置于所述导电块(104)的正下方,所述导电片(105)与所述电磁板(62)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沛芮,未经谢沛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5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软件漏洞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多层陶瓷电子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