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7376.0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9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永;郭进;徐江;马晓伟;朱伟;刘海朋;靳金全;张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B22D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曹立成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型 升液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套在外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它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环形导风空间,从而使得外管中浸入气体后可以随着环形导风空间排出而不会进入内管中,彻底杜绝气体进入内管中,保证铸造的产品内部不会有气孔产生,保证铸造效果和铸造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型升液管。
背景技术:
低压铸造使用升液管时,升液管的上端是通过连接部件与模盖板连接,模盖板上固定模具,升液管上端与模具的进液口相连通,而升液管的下端大约50cm,浸入保温炉的坩埚中,溶液温度达700℃左右,使用时,将气体通入保温炉中,将保温炉底部的铝液或其他金属液进入升液管中,并将其从升液管进入模具中,实现铸造。
目前常用的升液管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铁质结构,这种升液管长时间浸泡到铝液中会产生铁质溶蚀,导致铝液增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铁质溶蚀会造成升液管损毁;再一种就是石墨结构,但因其承重能力与耐磨性能差,容易磨损断裂,还有采用陶瓷结构,其容易在使用时产生裂纹,容易将坩埚中通入的压力气体进入升液管中,从而使得升液管中提升的金属液中混入气体,使得模具中铸造的产品中产生大量的气孔,影响铸造质量和铸造效果;
因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91173.0的一种高温合金反重力铸造用升液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将升液管由内外壁具有凸起结构的耐高温金属管,金属圆盘,内、外陶瓷衬以及内、外涂层组成,其使得升液管具有耐高温、不污染高温合金液、抗热震性好等优点,然而,其只是增加了升液管的管壁的强度,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其管壁还是容易产生裂纹等,气体还是容易从裂纹中进入升液管中,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进气使铸造产品中产生气孔的问题,效果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它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环形导风空间,从而使得外管中浸入气体后可以随着环形导风空间排出而不会进入内管中,彻底杜绝气体进入内管中,保证铸造的产品内部不会有气孔产生,保证铸造效果和铸造产品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套在外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
所述外管的底端成型有向内径向延伸的底部环形边,外管的底部中设有底部陶瓷导向套筒,底部陶瓷导向套筒插套在底部环形边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底端伸出底部环形边的底面,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顶部伸入外管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部,径向延伸部处于底部环形边的正上方,径向延伸部的底面压靠在底部环形边的顶面上,内管的底面压靠在径向延伸部的顶面上。
所述外管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外加强环形部,外加强环形部的顶面内侧壁上成型有顶部环形槽,内管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顶部环形部,顶部环形部插套在顶部环形槽中,顶部环形部的外侧壁与顶部环形槽的内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环形槽,顶部环形部的底面与顶部环形槽的底面之间成型有流通槽,第一环形槽与流通槽相通,流通槽与环形导风空间相通。
所述顶部环形部的顶面伸出顶部环形槽的顶面,顶部陶瓷套放置在顶部环形部的顶面上,顶部陶瓷套与内管相通。
所述顶部环形槽的底面上成型有多个凸起限位部,顶部环形部的底面压靠在所有的凸起限位部的顶面上,相邻两个凸起限位部之间成型有流通槽。
所述外管的顶部上安装有定位连接环套和连接环形套,连接环形套处于定位连接环套的正下方,连接环形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位连接环套的底面上,连接环形套的顶面压靠在定位连接环套的底面上,连接环形套的顶部内侧壁上成型有第一安装环形槽,外加强环形部的下部插套在第一安装环形槽中,外管插套在连接环形套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