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处理的车险复勘系统、方法与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67327.7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7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龙;刘宏斌;霍旭;韩士欢;汪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7 | 分类号: | G06F16/2457;G06F16/27;G06F16/248;G06K17/00;G06Q10/00;G06Q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0 | 代理人: | 焦丽雅 |
地址: | 100018 北京市西城区北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处理 车险 系统 方法 电子标签 | ||
本发明提出基于数据处理的车险复勘系统与方法与电子标签,属于电子标签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手持终端、现场边缘终端以及云端数据库;手持终端读取配件标签信息发送至现场边缘终端;现场边缘终端基于配件标签信息判断是否存在配件标签异常;异常时反馈异常信息给手持终端;正常时基于配件标签信息读取目标复勘车辆的框架参数结构图;基于配件标签信息更新框架参数结构图;将更新后的框架参数结构图发送至云端数据库,云端数据库向手持终端反馈车险复勘结果是否存在异常。方法包括更新框架参数结构图数据库。电子标签黏贴于目标复勘车辆被替换的零部件。本发明可实现复勘过程的自动化与可视化,避免出现零部件替换错误或者掉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标签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车险复勘系统、方法与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可通过三维建模等技术针对每一个车型建立起三维结构数据库,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视觉效果,以辅助汽车零部件更换、维修和数据追踪。
然而,由于不同车型的配置数据结构不同,采用三维数据结构需要针对每一种车型配置专门的可视化数据库,导致开发成本较高;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例如保险查勘、汽车维修等场合,并不需要细化到获取每一个精确的配件零件的三维结构,因此三维结构数据并非必需。
如何在修理厂配件装车环节“可视化”的同时助力换件数字化风险管理能力提升,赋能财险公司精益成本管控,有效管控车险换件中存在的各种不当理赔等行为,实现迅速确定汽车零件位置并实现自动化标注、比对,以用于保险查勘、车辆维护、数据溯源等目的,同时降低数据开发成本,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车险复勘系统、方法与电子标签。
在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车险复勘系统,所述车险复勘系统包括手持终端、现场边缘终端以及云端数据库;
所述手持终端采用近场无线通信技术读取目标复勘车辆范围内的多个配件标签信息,并将读取的配件标签信息发送至所述现场边缘终端;
所述现场边缘终端基于所述配件标签信息判断是否存在配件标签异常;
当所述配件标签异常时,反馈异常信息给所述手持终端;
当所述配件标签正常时,基于所述配件标签信息读取所述目标复勘车辆的框架参数结构图;
基于所述配件标签信息更新所述框架参数结构图;
将更新后的框架参数结构图发送至云端数据库,所述云端数据库向所述手持终端反馈车险复勘结果是否存在异常。
所述目标复勘车辆的框架参数结构图为目标复勘车辆的整体车身框架的俯视二维平面坐标网格图,所述网格图包括多个网格位置坐标,每个网格位置坐标对应至少一个可替换零部件;
基于所述配件标签信息更新所述框架参数结构图,具体包括:
基于目标复勘车辆本次更换的零部件的更换位置,更新所述目标复勘车辆的框架参数结构图中多个网格位置坐标对应的可替换零部件信息。
所述云端数据库向所述手持终端反馈车险复勘结果是否存在异常,具体包括:
所述云端数据库接收更新后的框架参数结构图中,确定所述更新后的框架参数结构图本次更新可替换零部件信息的第一网格位置;
所述云端数据库判断所述第一网格位置在所述框架参数结构图中是否存在第一对称位置;
若存在第一对称位置,则将第一对称位置坐标对应的对称可替换零部件信息与第一网格位置对应的已更换零部件信息进行差异性比对;
基于所述差异性比对结果,确定所述车险复勘结果是否存在异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邦邦汽车销售服务(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