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67116.3 | 申请日: | 2022-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46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滨;邵必飞;杨郭明;刘春;苟军;景宁;黄贵武;苏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刘滨;邵必飞;苟军 |
主分类号: | G01N27/83 | 分类号: | G01N27/83;G01R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知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6 | 代理人: | 曹丽 |
地址: | 73006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隧道 安全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安全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无线路由器,隧道安全监测装置,并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影响因素,基于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影响因素确定隧道电压数据的波动程度;根据所确定的波动程度,动态调整隧道电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利用调整后的采集时间间隔采集隧道电压数据形成隧道时间序列数据;将预处理后的隧道时间序列数据与未发生漏磁的时间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若二者相似度高于阈值说明没有发生漏磁。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动态调整采集时间间隔,避免因隧道中波动信号以及扰动信号带来的隧道电压数据采集间隔无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力系统管道漏磁解决方案采用等时间间隔数据采集方式,难以准确反映当前漏磁异常数据变化,容易造成安全事故。针对该问题本专利提出基于稀疏采样的电力系统管道漏磁检测异常数据高效采集方法,通过采用双重判断方法,判断漏磁检测扰动信号的波动程度,剔除其对漏磁检测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调整的干扰,再依据数据采集间隔与数据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动态调整数据采集时间间隔变化尺度,以实现短暂、瞬时变化下漏磁检测异常数据的高效采集,可为管道漏磁检测与诊断等研究工作提供有效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系统,目的在于(1)避免因隧道中波动信号以及扰动信号带来的隧道电压数据采集间隔无序的问题;(2)实现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影响因素,基于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影响因素确定隧道电压数据的波动程度;
S2:根据所确定的波动程度,动态调整隧道电压数据的采集时间间隔;
S3:利用调整后的采集时间间隔采集隧道电压数据形成隧道时间序列数据,并对隧道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处理;
S4:将预处理后的隧道时间序列数据与未发生漏磁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若二者相似度高于阈值说明没有发生漏磁,否则表明隧道发生漏磁且存在安全隐患。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法:
所述S1步骤中基于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影响因素确定隧道数据的波动程度,包括: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在电力系统隧道内设置磁传感器以及无线路由器,磁传感器按照设定的采集时间间隔执行隧道内电压数据的采集,得到若干隧道电压数据,隧道安全检测装置以k个采集电压数据为采集区间,计算采集区间内隧道电压数据的波动程度Δσ1:
其中:
xi表示区间内第i个采集到的隧道电压数据;
表示区间内采集到的隧道电压数据的平均值;
计算采集区间内隧道内电力设备状态波动程度Δσ2:
其中:
yi表示区间内第i个采集到的隧道内电力设备电压数据。
在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力系统隧道漏磁检测因素包括采集数据中的扰动信号以及波动信号,所述扰动信号的数学模型为:
s1(t)=r1(t)×sin(2πft)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刘滨;邵必飞;苟军,未经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刘滨;邵必飞;苟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71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品牌形象用视觉设计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热催化剂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