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高浊度事件调查的湖泊粘性泥沙输移模型建模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366997.7 申请日: 2022-04-08
公开(公告)号: CN114781237A 公开(公告)日: 2022-07-22
发明(设计)人: 吴挺峰;秦伯强;颜秉龙;程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6F30/25 分类号: G06F30/25;G06F30/28;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
代理公司: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代理人: 尹妍;徐蓓
地址: 210008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浊度 事件 调查 湖泊 粘性 泥沙 模型 建模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基于高浊度事件调查的湖泊粘性泥沙输移模型建模方法,应用底泥调查、粘性泥沙沉降实验、原位观测手段,对一个大型浅水湖泊的高浊度事件开展了综合调查,并基于综合调查情况建立湖泊粘性泥沙输移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模拟2020年原位观测期间4个站点的悬浮泥沙浓度时间变化(r≥0.9),且其模拟的悬浮泥沙浓度场比MODIS反演场在描述底泥悬浮导致的悬浮泥沙浓度空间分布变化上更值得信赖。WCCM‑CSTM计算的悬浮泥沙浓度空间分布精度取决于与底泥理化性质相关的τce的空间分布。本发明综合调查改进了对浅水湖泊粘性泥沙运移特征的理解,实现高精度粘性泥沙传输数值模型的构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及数值模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高浊度事件调查的湖泊粘性泥沙输移模型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湖泊表层底泥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波浪作用有关的高浊度事件是浅水湖泊的一个特征(Chung et al.,2009;Valipour et al.,2017)。悬浮沉积物在营养盐和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Bao et al.,2020;Carpenter,2005;Scheuet al.,2015;Sterner et al., 2017)。在湖泊高浊度事件中发生的沉积物迁移过程可以概括为:当湖床受到波浪或水流引起的剪切应力时,泥沙可能被夹带(即沉积物侵蚀);然后悬浮沉积物通过水动力过程(平流和扩散)进行迁移;随着风的消退,悬浮沉积物又沉降到沉积床(沉积)。近年来,泥沙再悬浮的过程受到了极大的关注(Gibbs et al.,2016;Schwabet al.,2006;Troud et al.,2019)。然而,与已经研究了两个多世纪的河道环境(河流)中的沉积物迁移相比( et al.,2020),由于泥沙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复杂性,人们对湖泊中的泥沙迁移仍然知之甚少。

湖床沉积物是水、粘土、有机物、淤泥和沙子的混合物,当细粒成分质量(粒径小于62.5μm) 的百分比大于10%时,通常被称为粘性泥沙,这是沉积物运输行为从无粘性到粘性变化的临界值(Mitchener and Torfs,1996)。细粒度的成分可以大大增加床面泥沙的抗剪应力,并影响床面沉积物侵蚀的开端0(Mitchener and Torfs,1996; et al.,2020)。它们也通过絮凝作用影响悬浮沉积物的沉积(Berlamont et al.,1993;Hamiltonand Mitchell,1996;Ji,2008)。除了泥沙的特性外,侵蚀和沉积都取决于湖泊中水动力引起的剪切应力。风浪会导致浅水湖、风口湖的高浊度事件(Jin and Ji,2004;Kelderman etal.,2012;Luettich et al.,1990;Niu et al.,2018)。因此,这些湖泊中的粘性泥沙经常经历一个重新悬浮和沉淀的快速循环(Luettich et al.,1990; Scheffer,2004;Wu etal.,2019)。

由于粘性泥沙运动是高度依赖于环境条件的,因此原位研究是弄清湖泊粘性泥沙运动机理的根本方法。已有的湖泊粘性泥沙动力学研究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但是基于实验室的方法 invariably给出不准确的现场估计(Douglas et al.,2010;Liu et al.,2019;Mitchener and Torfs, 1996)。一方面,在实验室中实现与自然水体一致的水动力重建、絮凝物形成和化学属性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一方面,从采集、运输和测量过程将无可避免对粘性泥沙的质地、化学和生物条件产生影响。因此,许多泥沙学者均强烈推荐采用原位观测方法研究粘性泥沙运动 (Douglas et al.,2010;Li and Amos,2001;Scheu et al.,2015;Valipour et al.,2017)。不过,由于风场是决定湖泊粘性泥沙运动的关键因素,湖泊中显著的高浊度事件多与强风事件相关,而两者均具有间歇性和快速变化的性质。这对原位观测湖泊粘性泥沙动态提出了挑战。幸运的是,近年来的无线传感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大风事件中湖泊环境要素变化原位观测铺平了道路 (Hipsey et al.,2019;Soulignac etal.,201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6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